阅读历史 |

第500章(1 / 2)

加入书签

比如徐晃那个建议。

刘协对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军事却不够专业。他的印象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只是演义中才有的名刀,真正的战场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兵器。

现在的事实也是如此,关羽用的是长矛,并不是长刀。

但徐晃的建议有其合理的成份,让关羽这种身高力大的猛人用长刀,也许更能发挥他的优势。

只不过不是作为骑兵,而是步卒。

他想起了唐代的陌刀阵。

陌刀就是步卒用长刀,最初的起源可能是汉代斩马剑。来到这个世界后,刘协了解过一些情况,却发现汉代战场上并没有使用斩马剑的习惯。

斩马剑又称断马剑,尚方所造,殿上郎官所佩,除了质量更好一些之外,与普通刀剑在尺寸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刘协向赵云咨询这个问题。赵云既熟悉步卒战法,又熟悉骑兵战法,是最合适的顾问。

赵云琢磨了一会后,说道:“臣以为,此种战法,有两个困难。”

“说来听听。”

“其一是人。以云长之雄伟,手持长刀,杀人斩马,皆不在话下。但这样的人万里挑一,能否成军,着实是一个问题。就算不如云长一般身高九尺,八尺以上总是需要的。”

刘协同意赵云的看法。

汉代人的身高有限,七尺是平均数字,按后世说法,也就是一米六出头。这样的身高肯定是玩不转陌刀那样的长兵的。史传的斩马剑也不是长兵,而是可以双手握持的短兵。

或许唐朝才出现陌刀便与身高有关?

“其二是刀与甲。百炼长刀的确可以斩甲,但是用百炼长刀装备数千人,绝非易事。且长刀须双手握持,不能持盾,只能披甲。甲太重,则体力消耗过大,不能久战。甲太轻,则难以承受骑兵的近距离射击,不等接战就被射杀。”

刘协深以为然,连连点头。

刀是攻,甲是守。攻须无坚不摧,守须万无一失。否则精挑细选,花了无数人力、物力装备起来的长刀兵还没接战,就被对方射杀,或者虽然接战,却没有足够的杀伤力,那就没有意义了。

就目前的冶炼工艺而言,甲胄还做不到近距离射击无感,而且重量合适的程度,刀也无法斩杀披甲骑兵。个别猛人或许可以做到,却不具备推广的意义。

陌刀队是个人能力和金属冶炼技术的双重巅峰,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

“先让云长试试吧。”刘协最后做了一个结论。

他迟早会需要陌刀队这样的杀器,值得提前做一些准备。

赵云对刘协的安排非常满意,既不急于求成,又不轻易放弃,这才是天子应有的气度。

——

告辞出帐,赵云仰起头,看了一眼夜空。

夜色已深,星光正明,静谧而深沉。

但他心里清楚,天下并不太平,尤其是山东,风雨欲来。

刘备会接受天子的诏书吗?

他不知道。

但他知道,刘备没有更好的选择。

天子圣明,别说是刘备,就算是四世三公的袁绍,一样没有多少机会。

袁术、曹操一个是袁绍的异母弟,一个是袁绍曾经的部下,都选择了向朝廷称臣,便是明证。

但愿刘备能够认清这一点,不要一错再错。

赵云回到自己的帐中,坐了良久,决定给简雍写封信。

直接写信给刘备未必有用,人在局中,难免自迷。简雍是刘备身边不多的谋士之一,又深得刘备信任,或许会清醒一点。由他从旁进谏,可能比直接劝刘备更有用。而且简雍不仅能劝刘备,也能劝张飞。一旦简雍、张飞都希望向朝廷称臣,刘备就不得不考虑自己的选择了。

他一个人是无法在徐州立足的。

关羽的离开应该能给他足够的提醒。以刘备的性格,不会固执己见,直到成为孤家寡人。

迎难而进

刘协坐在帐中,回味着与赵云交流的过程,看看其中有没有疏漏之处。

就像下完棋后要复盘,打完仗后要研讨一样,他与大臣说完事之后,也喜欢回想一下。

严格来说,这也算是不见血的战斗,朝堂斗争的预演。

只不过他身边这些人不是年轻,就是西凉武夫,头脑比较简单,勾心斗角还没有那么激烈罢了。

除了贾诩。

想到贾诩,刘协的心情就很复杂。他既希望能向贾诩请教,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又不太愿意向贾诩请教,生怕被贾诩看轻了。

有些事情,终究还是要他自己去面对,不能依赖任何人。

如果无法面对,只能说明他德不配位,担当不起中兴的重任。

回想完了赵云的谈话,刘协又想到了荀文倩所言。

马云禄会觉得我是唯一的选择?

刘协虽然不怎么相信,却还是有些小得意。男人嘛,谁还没点虚荣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