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9章(1 / 2)

加入书签

与关羽、徐晃不同,刘协不太相信刘备向袁绍称臣只是出于无奈。袁术、曹操、孙策都选择向朝廷称臣,凭什么刘备就不可以?

归根到底有个原因,他舍不得放弃徐州。

当然,徐州以及豫州大族的选择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在很多人看来,既然关东大族都选择了袁绍,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就是天意。不管他怎么折腾,大汉终究是要亡的,区别只在于什么时候。

刘备如此,刘表、刘璋恐怕也是如此。

但关羽来投,刘协还是欢迎的。

徐晃的处理很妥当,刘协非常满意。关东大战在即,身为刘备心腹的关羽突然返回河东,谁知道里面有没有问题?将关羽留在轵关观察,排除潜在的嫌疑,是一个很谨慎的选择。

刘协反复考虑了一番,叫来赵云。

得知关羽离开徐州,到达轵关,赵云也有点意外。

“子龙,你有何建议?”

赵云想了一会儿。“云长熟读《春秋》,向来忠义,不耻于乱臣贼子。今朝廷在河东,他返回河东,为朝廷效力,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刘协微微颌首。

“再者,云长出身寒微,体恤士卒,与饱食终日,唯尚清谈的关东士大夫格格不入。玄德向袁绍称臣,有违于云长禀性,两人发生冲突也是难免的事。早在幽州时,云长便常因这类事与玄德争论。”

“云长这么……耿直吗?”刘协忍着笑。

赵云也有点尴尬。“云长与玄德,虽是君臣,更近乎兄弟,而且……云长还年长。”

“是么?”刘协这次是真的吃了一惊。

原来不是关二哥,而是关大哥?

“云长生于延熹三年,玄德生于延熹四年。”

刘协半晌无语。他有点明白赵云的意思了,也理解了关羽为什么会那么做。

从一开始,关羽就没把刘备当作君主,而是当作需要他保护的弟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刘备就那么几个人,君臣之义远没有兄弟之情来得实在,在名份上含糊不清,大家都没摆正位置。

等刘备称王称帝,他们的生命都已经是倒计时了,根本来不及适应新身份。

至少目前而言,关羽根本没把刘备当作主公。

“子龙,朕若下诏,召刘备入朝,他肯来吗?”

“陛下,臣以为……留他在徐州更好,东西牵制,袁绍……”

“留他在徐州,他会死。”刘协抬起手,打断了赵云。“你不会以为他真能控制住徐州吧?”

赵云一声长叹。

刘协搓了搓手指,又道:“他想留在徐州也行,但不能留在彭城,可转入泰山,与臧霸等人联合,牵制袁绍。只要他能坚持住,不向袁绍称臣,朝廷可以给他留一席之地。”

赵云又惊又喜,深施一礼。“陛下英明。”

赵云论兵

看着感激不已的赵云,刘协忽然为刘备感到悲哀,也意识到了皇帝这个身份巨大的潜在价值。

在同样落魄的情况下,还有无数像杨彪、士孙瑞那样的人愿意为朝廷出生入死,却很少有人愿意追随刘备。皇帝天然的拥有天下,刘备为了保住徐州就不得不费尽心机。

他愿意给刘备留一席之地,说到底只是一句空话,却足以让赵云感受到他的诚意。

刘备向朝廷称臣却是天经地义,不称臣反而会让很多人失望,或者鄙夷。

刘备会不知道徐州大族对他的鄙夷吗?那未免太小看了刘备。

他只是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已。

“听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可有传承?”

赵云尴尬地摇摇头。“臣不太清楚。”

刘协笑笑。赵云不见得是不清楚,更可能是不好意思说。真要是有过硬的证据,刘备绝不会那么低调,不拿出来示人。

好在他也不在意刘备是不是,只不过想扔出一个诱饵罢了。

“无妨,让他问问族中父老,看看还有没有人记得。再者,涿郡、中山接壤,祖茔应该还在,梳理起来也不难。若能查证清楚,将来立了功,再归宗室,也是可以的嘛。”

赵云感激莫名,再次拜谢。

天子亲口允诺,将来可以恢复刘备的宗籍,这是莫大的恩宠。如果刘备还不肯迷途知返,那就是自绝于天,怨不得人了。

“臣必将陛下恩宠告知玄德,一字不易。”

刘协点点头。

他许下如此诺言,与其说是为了给刘备一个机会,更是为了赵云、关羽。

朝廷仁义至尽,如果刘备还不肯称臣,赵云、关羽也就没有再维护他的必要了。大义在前,私人感情再好,也只能放在一边。

刘协与赵云谈了很久,既有最近练兵的得失,也有刘备的奋斗历程,包括关羽、张飞的个人禀性。

他对关羽来投并不完全放心。毕竟关羽对刘备的忠义深入人心,他很难想象关羽仅仅是因为理念不合就离开刘备,为朝廷效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