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节(2 / 3)

加入书签

去,诸僧各安其位,勿忧。”

僧众乃安。

“李鸦儿已得磁、洺二州,邢州岌岌可危。河朔之局,或有大变,但亦是我幽州镇的机会。”一名身着辟邪绣文袍,腰配弓刀的武人边走边道。

“大兄,河北三镇,肱髀相依。李鸦儿若平灭邢州,定攻镇冀(成德),王镕不自安,欲连三镇兵攻之,兄长为何不应?”

河北三镇,自中唐以来,即便内部有过矛盾,但总体而言还是互相帮助,互相依存的。

因为这涉及到三镇“以土地传付子孙”的根本利益,“及闻代易,必合为一心,盖各为子孙之谋,亦虑他日及此故也。”

简单来说,河北三镇的军人不愿看到外人侵占他们的利益,无论是朝廷还是其他藩镇。“以土地传付子孙”是河北军人的核心利益,谁侵犯这一点,三镇就有可能联合起来,共同对敌,同进同退。

中唐以来,朝廷数次对河北用兵,都不顺利,就是这个原因。

河北三镇,大概也是全国最早事实上执行军人选举制的藩镇。

节帅故去,继任者由军中推选,保证大家的利益,即便是一个大头兵,也能分润好处。

而这,其实也是外来者几乎不可能在河北三镇立足的原因,你没法保证他们的利益,毕竟资源就那么多。外人多吃一口,本地人就少吃一口,很朴素的道理。

反过来说,你若能保证河北军人的利益,那就背叛了朝廷或其他藩帅,变成河北人了。

不打痛、打服、打跪这个利益团体,是不可能让其真心降顺的。

可能打服一次还不够,得两次、三次,乃至彻底杀光这个庞大的勾连到社会各个角落的利益团体的成员,才可以真正统治河北三镇。

不过在巢乱关中,中央朝廷的威胁消除后,河北大地上的局势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光启二年,魏博节度使乐彦祯致书幽、镇,欲歃血为盟,共抗朱全忠、李克用。成德节帅王镕只有十三岁,出于多方面原因考虑,拒绝了,幽州镇则暗怀鬼胎,想借机吞并成德,也拒绝了,三镇联合的努力失败,形势变得很微妙。

“王镕小儿,惧怕鸦儿军兵威,竟然卑辞厚币,结好河东。此等做派,不似成事之辈,某逮着机会,便要夺了镇冀诸州。”李匡威信心十足地进了山门,对一起过来的二弟李匡筹说道。

“大兄,镇冀诸州还是很团结的,贸然攻之,怕是得不到好处。”李匡筹顶盔掼甲,看着威武不凡,卖相极佳。

镇冀诸州,从李宝臣这个奚人节度使开始,占据其地的各位将帅,要么是回鹘人,要么是契丹人,与草原上的勾连很深。结果就是,成德镇的马政办得不错,军中战马极多,还是有些实力的。

“所以要等机会。”李匡威大步向前,直奔大雄宝殿而去。

“兄长,什么时候才有机会?”李匡筹亦步亦趋,问道。

李匡威叹了口气,道:“李克用攻下邢州后,定谋夺成德,届时便是机会了。”

自家这个弟弟,虽有些武勇,但眼界终究有问题。

不知道为什么,李匡威想起了弟妹张氏,长得天姿国色,又文静温婉,想到这里,心里直痒痒。

李匡筹闻言苦思,半晌后方道:“河东兵强,对之恐无胜算。”

李匡威闻言失笑,懒得再解释了。

李克用想通过武力夺取成德镇,但就幽州镇来说,河北三镇数代结姻,关系密切,却未必一定要用武力夺取。或者说军事、政治手段共出,保管比李克用容易。

王镕今年才十五六岁,能有多大本事?在对抗河东的战争中,年长的自己肯定是当仁不让的盟主,统领幽州、成德两镇兵马,与河东大战。

几次战争打下来,成德诸将还有几个听王镕小儿的?

两镇一统之后,再把易定这个李克用的钉子拔掉,转攻邢、洺、磁三州,威逼魏博,这天下未必不能争一争。

当然,首先得击败李克用再说。

“大兄,大同赫连铎致书,欲联结我镇,共讨河东,这该如何回复?”李匡筹又问道。

“噤声!”李匡威斥了一句,随后敛容肃穆,恭恭敬敬地给佛上了一炷香。

李匡筹勇武粗豪,但在神佛面前也不敢造次,于是静静立在一旁,不再说话。

“走吧。”上香结束后,李匡威让亲兵去给僧众布施,随后便出了殿门。

“过几日,某便遣使去夏州,邀朔方镇一同出兵,夹攻河东。”李匡威说道:“朔方镇虽然声名不显,但六七万兵马应还是有的。大同镇,不能让李克用吞下,否则晋兵出蔚州,须臾可至幽州城下。”

李匡筹深以为然。

蔚州,东临易州,南接恒州、定州,西倚云州,北枕妫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对河北都十分重要,按理应该划归幽州镇,但朝廷偏偏将其置于河东道,为大同镇属州,如之奈何。

不过还好,李克用与赫连铎有隙,数次攻伐,这给了幽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