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9章(1 / 2)

加入书签

就这工资体系,肖恩感觉其实全部雇佣中方人员也挺好。

真不是他资本家癖性发作,东方自己的专家都这么说了,肖恩还能怎么办?

他只是一个资本家而已,他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股份比例谈过了,用工和工资体系谈过了,剩下的就是车辆进口的价格了。

“价格的话我们都是同意的,35万rb。”毕正春一脸平静,眼神却偷偷瞟了肖恩一下。

“厚礼蟹?”肖恩脸上写满了震惊,“你在开玩笑,我11600美元买这种破烂货,这还没算进口关税,四儿子店投资成本,人工成本,利润,那我岂不是要卖到15万美元起步?”

“摩洛哥人疯了用15万美元买这种东西?”

“呃……我说顺嘴了,那是国内售价。”毕正春脸上有些尴尬,35万是国内统一的销售价格。

30多块一个月的工资,车能卖到35万,也是奇了怪了。

“嗯,我们国内售价一般都是高于出口价格的。”毕正春补充了一句,“出口是有退税的。”

肖恩撇撇嘴,这种搪塞老百姓的话就不用跟他说了。

这时期的内部产品价格都高于国外,而且高很多,可不是一个税的问题。

80年代,走私横行,番禺、南沙、温周、威海……

大到电视、洗衣机、录音机,小到手表、墨镜,直接在国外正常价拿货,运到东边批发出去都赚很多的。

倒腾货的再从这些地方进货,弄回市里大赚一笔,依旧比供销社的同类国产货便宜。

比本子低了30多倍的人工成本,是产品的各个环节都低30多倍的情况下,售价却比国外原装的还贵1-3倍。

“你知道的,我并不是对东边一无所知,但我其实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人工成本低几十倍的情况下,最后的产品却那么贵呢?”肖恩一脸好奇地问道:“而在这么高的利润基础上,为什么很多工厂依旧是赔钱的?”

“呃……我们是国有企业嘛,还要负担退休工人工资的。”毕正春不知道应该怎么给肖恩解释,说的很是含糊。

“那也不对啊,这最多是人工成本上涨一倍嘛,你们可是比我们低了几十倍的。”肖恩摇头,我知道一加一等于二的,你骗不了我!

“呃,还有很多福利,吃饭很便宜,医疗给报销,嗯,对,就是这样。”毕正春僵硬地点点头。

肖恩撇撇嘴,医疗水平和生活标准他又不是不知道。

问道这里就可以了,再问就是揭短了。

其实几十年后很多时候也差不多,出国就避不开购物这个话题,嗯,是扫货一样的购物,不单单是奢侈品,很多产品也都比国内便宜。

比如纯原装的车也是国外便宜,便宜很多,原因在于高额的进口税,目的是为了保护车企……

市场换技术,市场是给了,可技术没任何发展。

有保护就能赚钱,那为什么要投资大笔资金去改善技术?

有钱干点什么不好,去投资研究不知道能不能研究出来的技术,有病吗?

可以等等嘛,等等别人研究出来拿过来用不好吗?

不要说什么用了别人的专利,成本高昂。

谁的专利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投入大笔的真金白银从零开始研究的,谁没成本?

谁拉着你的手不让你研究了吗?

别说什么电脑系统研究出来也没有装机的平台,没有配套软件,研究出来也没用。

这种困难满门忠烈的早就讲过了,鸿蒙没装机之前也是只在实验室运行,那不是钱?

(ˉ▽ ̄~)切~~

言归正传,反正35万软妹币肖恩是绝对不干的。

“我需要一个合理的价格。”肖恩面无表情地说道。

“3万?”毕正青试探道,说是赚不赚钱无所谓,但,众所周知,肖恩很大方。

肖恩斜眼看过去,都懒得说话。

“28?”

“3800美元,到岸价,再高我无法接受。”肖恩给出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是他经过调查之后计算得到的。

而且给哈飞这边留了一些利润点的。

要是心狠一点,他完全可以压缩到3000美元,他有把握哈飞同样会忍下来,能出口创汇比什么都强。

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除了部分配件需要进口,小部分零配件采购在当地进行,剩下的哈飞全部是自产!

他们连发电厂都是自己的,有自己的水压锻造机,电子制造,包括玻璃生产线,小到一个螺丝都能自产。

而这些工厂因为开工不足原因,大大增加了成本。

如果开放采购渠道,引入市场竞争,按照现在的工资水平,成本能压缩到2500美元以内。

这个价格已经低于哈飞自己的底线了,当然,距离工业部给定的底线还有一定距离,毕正青没有当场答应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