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2章(1 / 2)

加入书签

大势所趋

荀彧的观点并不新颍,王粲之前已经说过,但他的影响力绝非王粲可比,效果也自然不同。

潘濬等人因为王粲不支持宋忠的缘故,对王粲意见很大,今天来参加荐书会,又故意推荐宋忠著的《五经章句后定》为冠军,本身就有针对王粲的用意,就是想让王粲难堪。

荀彧与宋忠没矛盾,而且他指出了一个问题。

《五经章句后定》的影响力只会局限在经生这个小圈子里,《牵星定位术》则会在所有应用范围内为人所重。就算他们今天推举《五经章句后定》为冠军成功,也无法否定《牵星定位术》的价值,只会让人觉得《五经章句后定》德不配位。

荀彧还有一句话没有说。

如果有人怀疑这是宋忠的弟子们结党,或者故意为另一个作者刘表鸣不平,麻烦更大,很可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仕途。

没人愿意承担这个后果。

一句话灭了潘濬等人的意气之后,荀彧没有再和他们纠缠,转身向徐岳请教起了具体问题。

他刚才已经在上面听了一些,此刻有机会向徐岳当面请教,效果截然不同,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妙处,随即提到了一个问题。

能否以牵星定位术证明大地是球形这个猜想?

徐岳一听就笑了,挑起大拇指,称赞荀彧举一知十,不愧是王佐之才。

他告诉荀彧,这个推论是可行的。实际上,他们已经拟了一个实验方案,等牵星仪研制成功之后就进行实验。就他的直觉而言,牵星定位术足以完成这个实验,并最终得出可靠的结论。

不管这个结论证明了大地是圆还是方,数学上都足够严谨,找不出漏洞。

考虑到周群最近观测结果对宣夜说的支持,他个人倾向于大地是圆的,不是方的。

徐岳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写写画画,一会儿功夫就画满了几块白板。很多人看得头晕脑胀,但能看懂的人却大呼过瘾,为徐岳的算学折服。

有荀彧这样的名士、高官撑场子,周群也兴奋起来,与徐岳探讨了宣夜说的优势与不足。

宣夜说最大的问题是违背常识。

如果日月星辰都是漂在气中,那它们为什么不是乱飞,而是周而复始,亘古不变?

如果大地真是圆的,那么支撑大地的又是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让人觉得莫名的恐惧,也无法理解。

这时,王粲提出了一个观点。

人面对未知的时候总会感到恐惧。比如一个少年,第一次独自走出熟悉的环境,走向未知的领域,自然会紧张,会恐惧。

可若是克服不了这个恐惧,你又如何发现新的事物?

一辈子不出门,待在熟悉的屋里吗?

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选择。

所以,面对未知感到恐惧不可怕,想办法去了解未知,克服恐惧,才是真正的智者、勇者。

《牵星定位术》显然就有这样的作用,可以帮我们在未知的领域里了解自己的位置,掌握正确的方向,而不至于迷失。

相比之下,《五经章句后定》只是对已有的宅院进行修修补补而已,无法带给我们更大的世界,更新的知识。

王粲的话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牵星定位术》的得票迅速增加,最后成功反超《五经章句后定》,成为冠军。

不知不觉间,日已偏西,大堂上下点起了灯。

唐夫人宣布开席,笔墨收了起来,酒菜端了上来。争得口开舌燥的众人闻着香气,垂涎欲滴,再也顾不上口舌之争,只想饱口腹之欲。

荀彧抽空,上楼看了一眼,却发现二楼的房间里已经人去楼空。

天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荀文倩也走了,只剩下唐氏一脸崇拜的看着他。

——

刘协坐在马车里,身体随着马车的前进轻轻摇晃,心情也跟着起飞。

不管荀彧是不是出于自愿,从他的发言来看,他至少认识到了牵星定位术的价值,也清楚振兴实学是当前大势,无可阻挡,所以选择了敞开胸怀,拥抱大势。

这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

造势的使命基本达成,杨彪、荀彧、杨修、诸葛亮,几任司徒都有了合适的人选,未来五十年内不会有什么原则性的路线问题。

分歧肯定会有,矛盾也会一直存在,但大方向不会变。

在他坚持西征的背景下,尚武之风的养成指日可待,合格的太尉是不会缺的,反倒可能会因为候选太多,难以抉择。

相比之下,倒是司空的人选还没着落。

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人监督,迟早会变成一笔糊涂账,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和稀泥,捞利益。

只是如何监督,这却是一个亘古难题。

权力会让人上瘾,屠龙的少年迟早会变成龙,监督者迟早会被拖下水,与被监督者沆瀣一气,甚至比被监督者更加为人不齿。

但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