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0章(1 / 2)

加入书签

“很多人反对在阿房宫旧址修讲武堂,并不是因为费用问题。但凡稍有见识,都知道这个方案最省钱。他们反对,只是不愿意让人想到秦政,想到秦军。”

庞统停了一下,随即轻笑一声:“这是他们内心的恐惧,保持这份恐惧,非常有必要。”

“士元,你这是什么话?”诸葛亮有些不满,以眼神阻止庞统。

庞统笑得更加得意。“兵者,不祥之器。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很多人却有意无意的忽略后面一句,不得己而用之。如果仅仅因为兵是不祥之器,就不听不闻,掩耳自欺,岂不成了忘战?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是东都的教训,不能忘。”

刘协心中一动,明白了庞统的意思,压在心头的乌云一扫而空,瞬间神清气爽。

但他却没有表现出来,也不发表意见,只是示意庞统继续。

“臣也支持士元的意见。”法正也开了口,轻扬手中的马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如今天下未安,更不能忘战。不仅不能忘,更要积极备战,随时准备东出,一统天下。若非如此,只怕烽烟再起,吴楚之乱都是小事,六国伐秦的故事重演也不是不可能。”

“难道在你眼中,朝廷就是……秦?”曹昂忍不住说道。

法正看看曹昂。“在我眼中,朝廷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些人眼中,朝廷是什么。如果他们认定朝廷是秦,就算陛下愿意禅让,只怕他们也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曹子修,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令尊一样识时务,明是非。”

曹昂不满地瞪了法正一眼,心中不快。

讨论国事就讨论国事,你扯我父亲干什么?

见议题有跑偏的迹象,刘协发话,让随行的散骑们畅所欲言,讨论一下庞统、法正的观点。

这些年轻人中会出一批太守、将军,提前了解他们的倾向,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执政思路非常必要。尤其是曹昂,在曹操主动入朝见驾之后,不管如何安排曹操,都应该将曹昂放出去,试试水了。

这是一种必要的姿态,告诉山东州郡应该怎么做。

——

孔融、祢衡走进了霸城门,看着两侧破坏的宫墙,不约而同的互相看了一眼。

“正平,有没有终军入关的感觉?”

祢衡靠在车壁上,不屑地撇撇嘴。“我西来岂是求功名?正为骂醒终军之辈耳。”他指指宫墙。“孝武南征北讨,开拓四夷,如今安在?这宫墙虽说毁于赤眉之手,祸根却是孝武种下,好功名如终军者难辞其咎。”

孔融点点头。“正平说得有理,倒是我孟浪了。天下初安,当以休养生息为要,不可急功好利。”

“然!”祢衡老神在在地点点头,挪了一下身体,伸长了腿。“我昨天听驿馆的人说,天子要在阿房宫旧址修讲武堂。这简直是乱政,也不知道朝中的公卿是怎么想的,竟无一人谏阻。难道司空过世之后,这朝中只剩下唯唯诺诺之徒?”

说到张喜,孔融神情一黯。

他已经知道了张喜去世的消息,非常内疚。他去骂张喜,只是想骂醒张喜,治病救人。结果病没治好,人却死了,着实令人沮丧。

在来的路上,他就在考虑如何为张喜请功,弥补自己的过失。此刻听到祢衡对朝中公卿的指责,他更加难受,越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天子幼时失怙恃,长于南宫,疏于教育,又逢乱世,不通经义,有些荒唐也是难免的。如今天下安定,正是补习的机会。”孔融语气沉重。“正平,你我不能以武安邦,当以文兴教。”

祢衡坐直了身体,郑重其事地点点头,拱手说道:“正当如是,你我共勉。”

孔融也郑重的还礼,一时大有英雄相惜的意思。

这时,车外传来一声轻笑。“真是不容易啊,这年头还能看到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祢衡大怒,拉开车帘,见两个骑着马,与他们同向而行的年轻人,正转着头,一脸不屑地看着他。

“你说什么?”祢衡大怒。“偷听别人说话,你礼貌吗?”

“我可没偷听。”靠得最近的年轻人耸耸肩,声音正是刚才说话的那人。“你们声音那么大,我想不听都不成。再说了,谁爱听你们这些屁话,脏了我的耳朵。你礼貌吗?”

自取其辱

祢衡大怒。“你这是什么话?我哪一句说错了?”

“你哪一句说对了?”年轻人反唇相讥。

“我……”祢衡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应答,等他反应还来,年轻人已经走远了。他指着年轻人的背影,战意盎然,用力拍打着车壁,连声说道:“追上去,追上去,我要和他理论!”

车老大轻咳了一声。“祢君,你看到他腰间的刀了吗?”

祢衡一愣。“看到了,那又如何?”

“按照这关中的规矩,祢君想和他理论,先要赢了他手中的刀,否则就是自找没趣。”

“这……这是什么规矩?”

“这就是关中的规矩。”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