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9章(1 / 2)

加入书签

“没……没有。”张飞整个人都缩了起来,神情窘迫。

“没有最好。”简雍吁了一口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初吕布守长安,就是因为几个叟兵不堪忍受将领的欺侮,开城投降,以致朝廷被李傕、郭汜控制,君臣受辱。如今彭城困守待援,若是因为一点小事而坏了主公大计,岂不可惜。”

张飞不敢说话,只是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在座的都清楚,刘备如果能恢复宗籍,不仅对刘备本人,对他们所有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宪和,我听人说,守城百日而援兵不至,降者无罪,是……”

简雍抬起手,打断了刘备。“主公,此念万万不可有。”

刘备有点尴尬,好在他有城府,面不改色。“为何?”

“气可鼓,不宜泄。主公但有此意,平时难免有所表示,会让将士以百日为期,自然松懈。百日一至,气势便会大泄,有破城之患。再者,无罪不等于有功,就算天子不追究主公的责任,恐怕也不会有赏。臣以为,主公宜抛除杂念,一心一意与彭城共存亡。”

简雍看着刘备,又道:“恕臣妄言,破城之日,益德可护送夫人、少主出城,主公却不能弃城而走。与宗籍相比,主公的生死不足道。主公征战半生,为的不就是富贵么?还有什么比宗室更富贵的。”

刘备盯着简雍看了半晌,缓缓地吐了一口气,点点头。

孙乾不安地看着简雍,欲言又止。

在简雍的坚持下,刘备做出了决定。

无论援兵什么时候到,绝不可提投降的事。即日起,依照关羽、赵云的建议,组织将士对前一段时间的战事进行检讨,查漏补阙,尽可能的发挥第一个士卒的聪明才智。

因此,鞭挞士卒这样的事绝不能有再犯。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惨痛。除了简雍提及的吕布守长安事,李陵战败被俘也和虐待士卒有关。张飞不久前失守沛县,同样和他对丹阳兵不友善脱离不了干系。

若非如此,曹豹完全可以坚守一段时间,不至于立刻投降。

如果那一万丹阳兵在手,彭城绝对不会如此危急。

事关刘备能否恢复宗籍的事,张飞也不敢掉以轻心,连声答应。

——

会议结束,简雍、孙乾并肩下堂,出了主院,走向自己的小院。

“宪和,你刚才那几句,是不是有些太重了?”孙乾轻声说道。

“主公当与彭城共存亡那一句?”

孙乾看了简雍一眼,笑道:“原来你也知道。”

“自然知道,我故意的。”简雍一声叹息。“你追随主公时间尚短,不知道主公创业艰难。很多时候,他能做的就是保全性命,避免玉石俱焚。实力有限,这是无奈之举,本无可厚非,但做得多了,难免会有习气。一旦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便是逃走。”

孙乾恍然。他也有这样的感觉,只是没有简雍想得这么透彻。

一直以来,刘备虽勇,却总给人一种临难而退的怯懦感,很少看到他会为了胜利不顾一切地拼命。一旦遇到危险,刘备的第一反应就是撤退,保全性命。

“这是最后的机会,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必须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简雍叹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出五年,天下太平,再想建功立业,可就没机会了。”

“不出五年?”孙乾忍不住笑了起来。“宪和这么有信心?”

简雍停住脚步,转头看了孙乾一眼。“公祐,你还看不出来吗?想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几年?如今天子手握并凉精锐,不亚于秦始皇当年,山东州郡却不是当年六国。实力最强的袁绍面对董卓时尚且不敢一战,面对天子,他又能坚持几天?”

孙乾想了想,点头赞同。

天子平定天下其实很容易,袁绍根本不是对手,问题只在于天子愿不愿意像秦始皇那样背上骂名。

他毕竟是大汉天子,不是秦始皇一样的蛮夷之君。山东州郡也是他的子民,不是他的敌人。

如此一想,刘备的机会的确不多了。守住彭城,恢复宗籍,一跃成为宗室。守不住彭城,他这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将来能混个二千石就算到顶了。

当然,这也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刘备如果不能建国,他们要想荣华富贵,就只能转投他人,肯定不如刘备建国来得顺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简雍不顾刘备、张飞的面子,要求刘备死战,禁止张飞鞭挞士卒,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这不是刘备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前程。

“宪和,听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

砀山遇袭

刘备敢于接受简雍的建议,决定与彭城共存亡,与关羽、赵云的建议有很大关系。

对天子的用兵之道,刘备知之甚少,大多是关羽、赵云的书信中所提。在他看来,其实也没什么新意,无非是多给将士关爱,加强训练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