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6章(1 / 2)

加入书签

“韩遂要的只是利益?”

“利益为主,实力是为了保证利益。只要陛下不动他的根本,他还不至于跳墙。”

“那将来重开河西商道,这条西海道受到影响了,他能答应?”

“的确会有影响,但只要操作得当,应该不至于引起韩遂过于激烈的反应。”贾诩不紧不慢,如说家常。“陛下本非与民争利,而是藏富于民,受益的是所有人,包括羌人在内。既然如此,就算韩遂有所不满,羌人也不会支持他。”

贾诩手指屈指,思索片刻,又道:“万一有人不识时务,非要跳出来,陛下亦不妨杀一儆百,让他们知道朝廷威严。”

刘协表示同意,贾诩的建议几乎不出他的预料。比起朝廷,贾诩更不希望凉州出现韩遂这样的人。一旦韩遂再次反叛,不仅会对凉州的实力造成分裂,也会让早就不满的关东人找到理由。

“先生,你听过宋建吗?”

贾诩眉梢轻轻一颤,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臣和宋建曾是同僚。”

刘协愣住了。贾诩和宋建居然是同僚?

见刘协讶异,贾诩笑了。“他曾是段公的义从,李文侯、北宫伯玉之流也是,还有一个更有名的,陛下也许听说过。”

“谁?”

“中平四年西凉之乱的首恶,汉阳人王国。”

刘协彻底震惊了。

“董卓曾是张奂旧部,陛下应该是清楚的吧?”

刘协点点头。这不是秘密,他早就知道。

“凉州三明能够立功,扬名天下,靠的就是凉州汉羌义从。他们在世时,若能为朝廷所用,凉州人就是朝廷手里的刀。他们去职,凉州人无人统属,就成了凉州的隐患。利害转换,不在凉州,而在朝廷。”

“这么说,倒是朝廷的错了?”刘协轻声笑道。

“恕臣直言,朝廷其实不仅是陛下的朝廷,还是士大夫的朝廷。当朝廷中充斥着关东士大夫时,朝廷的态度其实就是关东士大夫的态度。他们觉得凉州人是祸害,那凉州人不是祸害,也会成为祸害。哪怕出现一两个虞升卿(虞诩)那样的名臣,也改变不了关东士大夫对凉州的偏见。”

刘协若有所思,微微颌首。

他之前与贾诩、荀攸多次讨论过朝廷的凉州政策,对虞诩并不陌生。

这人是关东人,却是一个力主保凉的关东人,而且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关东人。

在担任安定太守时,虞诩曾以增灶之计大破羌人。还用疑兵之计,让部下从东门出,北门入,换一身衣服,再来一趟。羌人搞不清他的虚实,信以为真,吓得不战而退。

董卓后来在洛阳玩的那一手,就是从虞诩那儿学来的。

如果袁绍对虞诩的故事了解得多一点,也许就不会被董卓吓住了。

像这种既有战略眼光,又有实战能力的关东士大夫,整个东汉都找不出几个。

但虞诩官止于司隶校尉、尚书令,阻止他位列公卿的不是凉州人,正是关东人。

原因很简单,虞诩太优秀了,让那些只能嘴炮的关东士大夫自惭形秽。

贾诩提起虞诩,自然是想对他说,要想掌握凉州,就必须成虞诩那样的强者。凉州人信奉强者,尊敬强者,追随强者。只要陛下你够强,凉州人就不会是你的麻烦,而是你手里的刀。

“如何对待宋建为佳?”

“陛下若是有兴趣,臣随陛下走一遭枹罕。宋建识趣,束手就缚,自然最好。不识趣,陛下就举手灭了他。”贾诩摇摇蒲扇,淡淡地说道:“跳梁之辈,何足陛下烦忧?”

凉州豪气

与贾诩一席谈,刘协更加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说白了,凉州人要的是利益,是朝堂上的位置。他们不能一边为大汉流血牺牲,一边被关东士大夫歧视,沦为边缘人物,更不想任人宰割。

凉州人代表着强大的武力,你若掌握不了这个强大的武力,就只能被这个强大的武力毁灭。

所以秦以关中灭六国,西汉以关东平定吴楚之乱,到了东汉,凉州的百年羌乱就成了祸乱的根源,直到董卓等人直接摧毁了大汉最后的尊严。

凉州人之所以没有再现秦灭六国的壮举,沦为三国争霸的配角,归根结底是凉州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不够。尽管如此,凉州始终保持着对关中甚至关东的威胁。

想再兴大汉,就要让自己变得更强。

而要让自己变得更强,信任凉州人就成了必然选项。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朝廷与凉州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没有其他选择。

——

眼看天色已晚,贾诩起身告辞。

出了帐,贾诩一眼看到站在不远处的马云禄,也看到了马云禄纠结的表情,顿时明白了其中原由。

贾诩走到马云禄面前,扬扬眉。

马云禄默默地点了点头,神情有些尴尬。

“就这样,挺好。”贾诩说道,目光扫过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