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6章(1 / 2)

加入书签

士孙瑞迟疑了片刻。“臣臆测,当是李应心存犹豫,不敢轻降。”

“当如何处置为上?”

“陛下不妨下诏赦免诸李,再由司徒携诏书至李应大营。李应是司徒故吏,对司徒敬畏有加,当初便曾救过司徒。司徒出面劝降,他必然信从。”

刘协打量着士孙瑞,沉默不言。

一提到这些问题,公卿大臣本能的就抱团了。

由司徒赵温去劝降李应固然不错,但如此一来,李应就和赵温绑在了一起,加入南北军也不成问题。李应免了死罪,赵温得了忠心,南北军得了兵源,唯独段煨白跑一趟,什么收获也没有。

“李应若降,安排什么官职为好?”

“诸李之中,李应稍有学识,为人也不像李傕那么暴虐,可任中郎将、校尉之职。”士孙瑞顿了顿,又道:“臣愚见,或降职,或夺兵,二者选其一,又以夺兵为佳。”

刘协颌首同意。

李应是战败投降,接受处罚是天经地义的事。降职丢脸,影响太大。夺兵削减其实力,却不容易为外人所知,可以为李应保存一点体面,免得他铤而走险。

多封几个中郎将、校尉无关紧要,消化李傕的旧部,避免出现新的冲突,才是关键。

“李应投降之后,三分其军,精锐补入南北军,一分转给段煨,一分李应自领。”

士孙瑞心满意足,又问道:“那李式、郭汜的部下呢?”

“一并照此办理。你尽快将军功簿报上来,挑选有统兵之能者接收降卒,尽快整训。”

士孙瑞大喜过望,欣然从命。

“明天一早,朕便命人拟诏,司徒带着诏书去李应营,宋果带着诏书去见李式,卫尉留守大营,以备不测,做好接收降卒的准备。”

“那……杨定呢?”

“暂且晾一晾,让他冷静一下。”刘协沉下了脸。

“唯。”士孙瑞心领神会。

——

拜别天子,士孙瑞回到卫尉营,推开帐门,咳嗽了一声。

正趴在案上打瞌睡的魏杰、沮俊等人纷纷坐起,揉着眼睛,打着哈欠,一脸期盼的看着士孙瑞。

“诸君,可以安睡了。”

宋果精神最好,一跃而起。“陛下应允了?”

士孙瑞白了宋果一眼,抚须而笑。“陛下比你想象的更聪慧,根本毋须我建言,分布如流。”

他将天子的安排说了一遍,宋果抚掌大笑,沮俊也满意地直点头,只有魏杰眉头微蹙。

士孙瑞也不多说,安排完各人的任务,便轰他们回去休息。

魏杰留在最后,眼中闪着一丝忧虑。“君荣,当真全是陛下的安排?”

“自然,我还敢编造天子的谎言不成。”

魏杰苦笑。“你知道我非此意。经此一战,天子更有主见,自有好事。只是乾纲独断,未必是福。毕竟……他还年幼,亲政为时尚早。”

士孙瑞摇摇头。“伯俊,非常之时,必待非常之人。天子应天命而生,岂能以常理待之。今日一战,非天子出战,焉能取胜?你还将他当作少年天子,未免迂腐。”

魏杰咂咂嘴,欲言又止。

“况且天子未曾问我的意见,却未必没有问其他人的意见。我见贾诩帐中有灯,想来贾诩已经归营,陛下或许已经垂询过他。贾诩对西凉诸将的熟悉,又是你我能比的?”

“这么说,这可能是贾诩的建议?”

“我倒更希望是天子自己的决定。”士孙瑞叹息良久。“伯俊,你也别想太多了。当务之急,一是整训降卒,为我所用,二是征集关中子弟从军。李傕、郭汜都死了,稳定关中,恢复生产,争取明年一开春就播种。”

魏杰想了想。“我推荐徐晃为虎牙都尉,可否?”

士孙瑞诧异地打量着魏杰,摇摇头。“伯俊,你的想法虽好,只怕陛下不肯。”

“为何?”

“陛下用武之际,徐晃有勇有谋,更擅长于出奇,陛下正当大用,岂能闲置一隅?”他想了想,说道:“依我看,还是推荐宋果为佳。”

魏杰苦笑。“君荣,你就不怕别人说我们扶风人结党吗?”

“事急从权,顾不得那么多。”士孙瑞淡淡地说道:“我信陛下自有主见,不会为人左右。”

一场空

次日一早,刘协早早起身,命人拟好赦免诏书,用了玺印,由赵温、宋果带着,分别奔赴李应、李式大营。

正如贾诩所言,赦免诏书一到,纠结了一夜的李应、李式应声而降。

段煨白跑一趟,心里有些不爽。听说天子有诏,要将李应的人马分三分之一给他,也就释怀了。

人马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在乎他的感受。

李式投降后,宋果一面派人回报,一面押着李式、胡式等人,以及几十车粮草辎重,赶回大营。

有了粮食,刘协终于可以犒赏三军了。

虽然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