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1 / 2)

加入书签

沮俊是冀州人,为人忠贞果敢,是可用之人。

沮姓不多见,又是冀州人,刘协很自然的想到了另外一个姓沮的冀州人。

他召来沮俊一问,不出所料,沮俊果然与沮授同族。只不过他是大宗,沮授是支系,两人来往并不多,尤其是这几年,根本没有联络。

见沮俊忙不迭和沮授撇清干系,刘协忍不住笑了。

沮授如今是袁绍谋主,而袁绍不臣之心早就昭然若揭,沮俊身为朝廷大臣,避嫌也是人之常情。

至于他们是不是多面下注,那就不好说了。

就算是多面下注也无可厚非。沮俊在不久后的战事中奋勇作战,宁死不屈,自不用多说。沮授忠于袁绍,誓死不降曹操,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道德观,称得上忠贞之士。

“沮君,在你看来,朕与袁绍,谁能笑到最后?”刘协笑盈盈地看着沮俊。

沮俊微怔,随即大声说道:“当然是陛下。”

刘协扬扬眉。“这是沮君的由衷之言吗?欺君可不是大臣所当为。”

沮俊神情尴尬,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刘协摆摆手,云淡风轻地说道:“沮君不必急着作答,多想几日,或许是有必要的。”

沮俊诧异地看了刘协一眼,躬身施礼。

“唯!”

——

调整了人事,见过了相关的官员,禁军的训练自然而然的提上了日程。

有天子亲自演武为号召,又有卫尉士孙瑞、光禄勋邓泉做示范,北军五校也加强了日常操演。

人一旦行动起来,精神面貌就会不自觉的发生变化。

懒散的北军是一群乌合之众,训练的北军则渐渐有了禁军该有的模样。

至少看起来如此。

消息传到杨奉、杨定、董承的耳中,他们也不能无动于衷,或主动或被动的加强了训练,做出一副大战将至,用我必胜的气势。

十月下旬,出使陕县的皇甫郦传来消息,张济对天子巡幸表示欢迎,积极准备,却婉拒了天子对张绣的征召。

从不同的渠道,皇甫郦打听到一个消息,李傕、郭汜派人和张济联络过,很可能已经达成了协议,将起兵攻击天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傕、郭汜很可能已经在赶来华阴的路上。

读完皇甫郦的书信,刘协不免有些紧张。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而且是在他没准备好的情况下。

刘协想了想,派人叫来了杨修。

杨修入仕之后,谨记父命,夹着尾巴做人,天天和钟繇、丁冲等人在一起,尽可能摆出一副平易近人的姿态,效果却不太好。

大家都对他很客气,却不太愿意与他亲近,敬鬼神而远之。

杨修很无奈。

得知天子召见,杨修心中欢喜,第一时间赶来了。

他隐隐觉得,群僚对他的态度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天子曾经拒绝过他,让人觉得他之所以能入仕全是父亲杨彪的功劳,并无真才实学。

想破除这样的成见,必须得到天子的认可。

再试杨修

刘协开门见山。“你是华阴人,对华阴的情况熟悉吗?”

刘协一边说着,一边铺开地图。

这是钟繇等人最近几天的辛勤成果。

钟繇不仅书法好,绘图技术也相当不错,地图精美,宛如艺术品。

杨修心情兴奋,咽了口唾沫,润了润嗓子,正准备指点江山,一看地图,顿时气短了三分。

“陛下,这是……谁的手笔?”

“钟元常。”

杨修的心情有点复杂。

虽然他降尊纡贵,对钟繇的态度有所改善,可他并不清楚天子如此信任钟繇,居然让他去查看华阴的地形,绘成舆图。

排兵布阵、行军作战以舆图为本,绝非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接触的。

从天子称呼钟繇的语气来看,他对钟繇也非常满意。

这就有点尴尬了。

见杨修不说话,刘协不得不轻叩案几,提醒杨修。

杨修回过神来,自知失态,连忙说道:“此图甚佳,甚佳。”

刘协瞅瞅杨修,将地图推到他的面前。“你看看有哪些需要修改或者补充的地方。”

“唯!”杨修被刘协那一眼看得心虚,不敢多嘴,收敛心思,仔细查看。

刘协静静地打量着杨修。

钟繇等人绘制的地图,他已经看过很多遍,知道钟繇很用心,有抓住这次机会的积极意识。

不管他最后会不会留在朝廷。

但杨修与钟繇不同。

钟繇人到中年,依然沉沦下僚,自然会珍惜每一个机会。

杨修少年得志,又自负其材,又没有实践经验,能否如钟繇一般沉下心来做事,是要打个问号的。

职场打拼多年,这样的新手他看得太多了。那还是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像杨修这种十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