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48章(1 / 2)

加入书签

这种政府不尊重工人权益的理由,迎来了艾伦威尔逊居高临下的眼神,实话实说的劝解道,“抗争精神是可贵的,但你们赢不了。”

“从未见过如此傲慢的发言!”阿瑟·斯卡吉尔怒不可喝的开口道,“政府要夺走我们热爱的工作,却要让我们无动于衷。”

“时代变了,一九二六年大罢工,是那个时代近乎只有煤炭这么一种能源选择,现在不同了。”艾伦威尔逊心平气和的回应,“政府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煤炭工会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既然话不投机,内阁秘书长只能表达政府的强硬立场,希望煤炭工会能够悬崖勒马,不这么说不行,妻子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们说不定都在看电视,形象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梦露,这个大傻妞很有同情底层的心理,必须要做到仁至义尽才行。

这一次很被关注的沟通,最终在一脸沉重的内阁秘书长注视之下陷入破裂,事已至此,谁错谁对只能让时间来证明。

艾伦威尔逊最后一句话是,绝对不会关闭谈判的大门,哪怕取得这一次对工会的胜利,白厅仍然会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英国的产业升级。

经过了平静的两个星期,全国八十一个矿井的十万工人率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有的矿井的罢工工人甚至同警察发生了面对面的冲突。

此时的艾伦威尔逊,正在赫本那里表达了为英国已经耗尽了精力的心,所以赫本应该提供优越的后勤保障。

撒切尔夫人对伦敦警察局逮捕自己忠实拥趸的事施压之时,他已经躺在了梦露的住所当中,看着电视中的煤炭工会领导人阿瑟·斯卡吉尔大出风头。

几天时间,罢工扩大到了一百四十个矿井。全国停产的矿井计有百分之八十,而卷入罢工浪潮中去的煤矿工人约占矿工总数的百分之九十。

作为罢工领导人和煤矿工会主席的阿瑟·斯卡吉尔立即成为政界和媒体的热点人物。他奔走于各大煤矿之间,号召工人团结斗争,直到迫使政府收回关闭煤矿的成命为止。

斯卡吉尔就公开宣称,如果听令政府关闭矿井而无动于衷,默不作声,工人的权益将会受到更多的侵犯,工会的威信也将扫地以尽,撒切尔政府就会肆无忌惮地镇压工人运动了。

“这一次罢工会持续多长时间。”梦露叹了一口气,用征询的目光看向自己的男人,“非要用这么激烈的形势来对抗么。”

“也可以像是美国那样使用私人武装也收拾工人,但国情不同,美国这种事是很容易隐藏的,英国本土太小了。”艾伦威尔逊张了张嘴,“我们的目的并非是让工人失业,里根总统采取的办法,并不适合英国。”

所谓里根总统的办法,就是三年前,拥有一万五千名成员的美国职业航空交通管制工会pat宣布罢工。pat会员属于联邦政府雇员,受雇于联邦航空管理局。

政府拒绝罢工条件,里根总统命令他们在两天内恢复工作。工会没有接受,政府开除了一万一千名工人,并且规定这批工人终身不得担任联邦雇员工作。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pat罢工事件。

首先美国航空交通管制工会的规模和英国的煤炭工会规模无法相比,剩下就必须要说明基本盘大的好处了。

以美国的面积来说,一万五千人闹事真不是大事,之所以影响到是很多美国人的出行受到影响。

至于被解雇的雇员所遗留的空位,美利坚自有国情在此,自然是外包解决,联邦政府逐渐将过去由政府雇员管理的部份塔台服务外包。外包节省了成本,也造成了路径依赖,之后美国开始将大量工作外包,对掏空美国工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艾伦威尔逊可没准备把煤炭工人弄成失业人口的,首先人数太多,可能会对英国社会造成不稳定,从撒切尔夫人上台,英国的犯罪率就在逐渐升高,不过这件事要分怎么看,监控设备的需求也是助推电子产业需求的一部分。

艾伦威尔逊相信,只需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像是一九八四那样的整个社会处在密不透风的监控网络中,一定会在英国实现。

一九八四这本书本来写的就是英国,内阁秘书长一定会致力于,让这一本著作下的社会成为现实,他甚至认为这对英国好处巨大。

如果非要被一个政府洗脑的话,那当然是英国政府来完成这项工作,如果英国政府无动于衷,就怕华盛顿有一天代替伦敦发号施令。

艾伦威尔逊并不只是忙着载人航天,他也在调配物资尤其是能源储备,希望从根本上让煤炭工人明白,至少这一次,他们是绝对无法和政府对抗的,罢工本身就会伤害社会,如果是一个英国拳头产业的工人进行罢工,那英国政府可能还会多考虑一下。

但像是煤炭工人这种已经被认定迟早要淘汰的产业,有无法在政府已经囤积能源的时候造成社会成本上涨,政府绝对不会后退一步。

安全、效益和环保,频繁出现在电视和各种舆论上面,艾伦威尔逊把煤炭产业是否需要保留的问题,作为英国公民讨论的大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