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43章(1 / 2)

加入书签

在各殖民地专员的挥杆如雨之下,殖民地的居民也不是不能勤奋起来。

今时不同往日,大英帝国也没有余粮,顶在前面掩护美国不是不可以,但这钱的问题?

卢萨卡的艾伦威尔逊得到了国内的消息,准备就这个问题好好和麦卡锡谈谈,到底是怎么和分账,士绅的钱如数奉还是肯定的,剩下的呢?

如果是二战之前,英国自然是责无旁贷,但现在英国可不能在继续做冤大头了。世界霸主的独有待遇,目前落在了美国人的身上。

“英国要是财政没问题,也不会紧咬着伊朗不放了。”艾伦威尔逊言辞恳切,表达了英国在当前资金上的难处,“你看英国每年的军费都不到二十亿英镑,还请美国的债务,这都是从军费上省下的,在投入到刚果和苏联对抗,可能会导致财政情况出现恶化。”

在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方面,已经是资深官僚的艾伦威尔逊驾轻就熟,美国债务是七百万平方公里殖民地独立换来的,不过战后英国确实一直控制着军费的花费。

相比较美国,最近几年美国的军费一直都是英国的十倍,和修修补补的英国相比,美国军方的日子过的太舒服了,不过艾伦威尔逊知道,还可以更加的舒服,比如在越南打一仗。

军费的去向主要有三大类:人员经费、作战与维持经费、装备采购经费。

其中人员经费占比相对固定,其他小项开支忽略不计。因此,作战与维持和装备采购,就成为最重要的两个科目,它们分别对应对“当下”威胁、以及应对“未来”威胁的费用。

对于美国军队来说,吃进嘴里的肥肉肯定不愿意随随便便就吐出来,于是,人们看到了美国军费中经常被忽视掉的一个情况:装备采购经费,它从来没降过。军费涨,它跟着涨;军费不涨了,它涨的更快。

美国人这么有钱,英国为美国解决刚果问题,要一些财政上的帮助一点都不过分。好歹前任世界霸主,一点劳务费还是要给的。

艾伦威尔逊充分显示了老牌帝国主义的风范,表示可以走北约的账目,甚至可以表示英国可以联络比利时和葡萄牙,制定了一个联合作战计划。

然后就拿着这个计划,向麦卡锡请求支援,麦卡锡向国内沟通之后,断然否决了艾伦威尔逊列出的计划,“北约的职责只是保护欧洲。”

麦卡锡不明白这一点,华盛顿的美国智囊一眼就看出来,英国这老头比法国还坏,如果通过这一次干涉刚果,扩大了北约的覆盖范围,这些殖民国家都会有样学样,拿着美国的钱保护自己的殖民地,借口就是所谓的苏联威胁。

只不过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是明着对美国这么说,英国是偷偷摸摸的用一个计划给美国下套,这要是不明就里就答应了,以后葡萄牙、荷兰等其他国家也有样学样,都说北约的覆盖范围适用于自己的殖民地。

这岂不是美国付出金钱,来保护这些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了么?都到了这个时候,英国竟然还使用这些阴谋诡计。

艾伦威尔逊也知道诓骗美国没有成功,直接推卸到了内阁身上,表明自己只是执行者,“六方会谈,伦敦给我的消息是在十月份,在伊拉克南部重镇巴士拉举行,我们希望美国连同德国表达诚意,认可这个地点。”

英国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美国和德国必须马上宣布加入六方会谈,不然这一轮的英美外交摩擦,还不到结束的时候。

先签个密约

美国想要在大选时期稳定局势,而英国也不能一直追咬着不放,艾伦威尔逊心里很清楚,自斩一刀的英帝,和当世美帝还是有着质的差距。

闹得没完没了最终吃亏的还是英国,对美国选举造成影响又有什么用呢,美国的孤立主义已经退潮了,以后两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只要六方会谈开始,这么大一个会议,人多嘴杂的,各方利益不同,更加有利于英国匍匐后退的战略,争取战略空间先喘上一口气再说。

事已至此,艾伦威尔逊的目的也达到了,极尽升华毕竟不能长久,英国的大方向还是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毕竟对于当今的英国来说,美国和苏联还是太强了一些。

“不知道我顶不顶的到两败俱伤的那一天。”艾伦威尔逊有些身心俱疲,他最近几个月都在像是没头苍蝇一般的乱转,这里加把火,那里添个乱。

但是所幸结果是好的,但这个游戏能不能玩下去,还不好说。以空间换时间终究是有一个临界值的,掉下这个临界值,就不可能在奏效了。

在美国国务卿宣布,尊重盟友意愿,以六方会谈的模式商讨伊朗问题的消息传到伦敦。

整个英国的舆论度本届政府充满了赞扬之声,如果不是保守党政府刚上台一年,没准现在就会提前举行大选。

深藏功与名,还在北罗德西亚首府卢萨卡的艾伦威尔逊,则在判断和脑海中历史出现的偏差,推演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

苏联在刚果占了便宜,可能会显示出来更加猛烈的进攻性,现在这个阶段对英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