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9章(1 / 2)

加入书签

英国在罗马帝国时期,不过是一个边陲行省,但一样有浓厚的罗马情节。艾伦威尔逊记得,美国号称新罗马帝国,苏联则称呼自己为第三罗马。

在罗马拍戏的赫本,在闲暇之时就向艾伦威尔逊请教,贵族阶层是什么样子。

艾伦威尔逊自然是把自己看到的都说出来,但不忘记加上一句,“我对贵族生活不感兴趣,但你问的话题我还是可以提供一些我看到的东西。”

说这话的同时,其实他这个帝国公仆的脑海中闪过的一句话是?我对钱没兴趣……

奇特的面部表情被赫本看见,一下子就想到,可能是这个男人的婚姻有难言之隐,再次见面艾伦威尔逊有拐着弯的暗示,豪门的饭碗难端。

随后几天,艾伦威尔逊就让菲尔比给自己补了一个临时任务证明,堂而皇之的穷光蛋帝国主义的首都停了下来。

意大利在冷战时期其实发展的十分强大,号称欧共体三巨头。不过在欧盟成立之后,意大利的产业也是德国工业扩张的牺牲品。在艾伦威尔逊前世,意大利和法国都在奢侈品层面有一席之地,欧盟德国话语权在肉眼可见的增加。

冷战末期意大利在有记载以来头一次超过了英国,英国恰好是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但实际上意大利当时还处在长期停止的最后一冲,八十年代的意大利其实远不如之前有活力。

所以什么新自由主义,在艾伦威尔逊眼中也就图一乐,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时代,英美两国最后这么一冲要是冲不垮苏联的话,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有了军情六处的任务在身,艾伦威尔逊就可以借用英国在罗马的大使馆,和自己的大本营联系,询问现在英属马来亚的情况。

差不多在女王加冕之后,他就一定要回到马来亚,看看能不能帮上法国人什么忙。

如果诚实的说,他当然不希望法国人离开,但一想到美国人可能会过来接盘。

这种不舍之情算是下去了一点,美国人其实比法国人大方,唯一的疑虑是,美国人可能故意把一些好处留给控制在手中的日韩。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英属马来亚可不是一个好消息,阻止这种未来的发生,就在于在竞争力上让美国认识到英属马来亚对越南战争的意义,就算不把越南战争的好处全拿,也要奉上一杯羹。

“怎么感觉,这种日子和常公一样?”拆开来自珀斯帕梅拉蒙巴顿发挥的电报,艾伦威尔逊一怔,一下子有种把机枪前移五米的既视感。

甩开了脑中的烦乱想法,妻子在电报中的意思很简单,她和玛格丽特公主是肯定要参加女王加冕典礼的,而且也表示澳大利亚也很重视这件事,航空母舰编队早已经出发了。

这件事他知道,有赖于英国战后的虎皮撑起的还不错,有种和美苏平起平坐的意思。

不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南非的海军会出席阅舰式。法国和荷兰也接会派出军舰参加。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地方,那就是英国在战后出售航母的名单当中没有意大利。这都怪美国人对迅速武装德意态度不明确,不然英国早就上赶着上门推销航空母舰了。

但一想到意共在意大利的强大影响力,就怕英国出售的航空母舰对苏联没有秘密可言,这种航母换外汇的想法还是作罢。

走到哪工作到哪的艾伦威尔逊,就暂时在罗马,体会了一把常公的待遇。对自己管辖的殖民地进行微操,同时和妻子保持着联络。

离开罗马的时候,还带着一份意共的评估报告,报告结论是意共的影响力可防可控。还有一份关于加强意大利海军,对抗临近巴尔干亲苏国家的建议书,后者是交给艾福尔的。

就当前的潜力来说,欧洲德意两国的国力没有挖掘出来,仅仅依靠英法两国肯定是不行的,英法两国还有庞大的殖民地需要维护,军力不可能全面放在欧洲。

早一天解放德国和意大利的国力,也能分担英法两国的压力。意大利的问题还好说,要重新武装德国,必须要有法国人的认可。

不过艾伦威尔逊没有职权,他就把这种想法告诉给已经进入北约的艾福尔。至于怎么和法国沟通,曾经在巴黎街头解放妇女的人,又不是没有他,他只要愿意帮忙肯定有办法。

恋恋不舍的告别罗马假日的片场,艾伦威尔逊返回巴黎,把关于重新武装意大利的建议书送给艾福尔,两人深谈良久。

艾福尔其实心中百感交集,两人都是战后崭露头角的公务员,现在他明显不如艾伦威尔逊发展的好,这样对比下来很有挫败感。

“美国远在天边,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重新武装德国和意大利,这样才能发挥出来欧洲的力量,我想如果能够说服法国人的话,这应该算是一份光辉的履历。”

艾伦威尔逊没有特别的想法,站在艾福尔的角度上为之前的同时考虑未来发展。一如从前,他一直都是一个喜欢分享的人,并且乐在其中,不过乐于分享的领域并不包括女性朋友。

“法国人确实是一个难题。”艾福尔也赞成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