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章(1 / 2)

加入书签

看看占区划分就知道,德国最为良好的海岸线和工业区就在英占区,美占区是一个内陆占领区,所以移交德国船队,潜在层面的损失要大英帝国承担。

这是为什么艾伦威尔逊,宁可让大英帝国军舰速度保持者,蒙巴顿将军派遣亚洲舰队去帮苏联,也不想答应苏联要德国船队的原因。美占区根本就分不到德国船队,美国人当然大方了。

不过艾伦威尔逊也没有便宜美国人,要是苏联真的拿出来不惜一切的决心成功占领了北海道,用一个北海道的价值和德国船队的价值衡量,也不算亏。

“艾伦还很年轻,不知道外交是要有所取舍的。”爱德华·布里奇斯一听,不慌不忙的在首相丘吉尔和外交大臣罗伯特·艾登圆场。

表示艾伦威尔逊是无心之失,随后话锋一转道,“既然苏联人是如此的急切,你就陪同苏联代表走一趟,会议这边暂时搁置。到了英占区反正是我们的地方,一切事情都方便的多。”

这一次的波茨坦会议是在苏占区,内阁秘书的意思是到了苏占区,主动权就回到了英国的手里,同时表示自己和首相以及外交大臣还有事情要谈,起身回头对着丘吉尔说道,“首相,我送艾伦一下。”

离开了房间,爱德华·布里奇斯的声音为之一变,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淡然,“艾伦,虽然你没有明说,但是你刚刚的语气,以及对美国和苏联的评价,是不可取的。”

“爱德华爵士,哪里不对么?”艾伦威尔逊皱眉回想了一下,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关于对日作战的操作,对美国和苏联的不满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的处境是,德国仅剩下的船队确实是在我们手里,美国人也确实慷他人之慨,把我们英国握在手中的东西给了苏联人。”爱德华·布里奇斯慢吞吞的道,“这种结果,如果首相和外交大臣深想的话,会认为你是在隐蔽的对尊敬的首相和卓越的外交大臣不满。”

“不会吧?”艾伦威尔逊嘴角抽动,这都能联想到?是不是想象力过于丰富了一些?

“所以你认为,为什么所有政府层面的公开文件,都用那种非常中性、枯燥,看一下就阅读不下去的词汇来书写呢?”爱德华·布里奇斯微微一笑,自顾自的点头道,“就是这个原因,在英属印度那种殖民地,不用在乎这种措辞,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大英帝国是统治者,要贯彻帝国的政策,使用什么手段都行,但是本土不一样。”

“我明白了,爵士。”艾伦威尔逊知错就改,哪怕他心里认为爱德华·布里奇斯是小题大做,但这位公务员的首领是好意,他是能感觉到的。

“既然苏联人想要快点,把你就陪同他们去港口。”爱德华·布里奇斯满意的点头,对艾伦威尔逊知错就改的态度表示认可,“离开柏林几天也不是坏事。”

爱德华·布里奇斯以后自己的考虑,既然是是一件事的暗箱操作,哪有临阵换搅……换将的道理。

而苏联前往英占区代表领头的,同样是和艾伦威尔逊同病相怜的福尔采娃。

在正式会议中,三国代表团都公开认可了这件事,表明了整个波茨坦会议的透明性。

准备从柏林启程前往英占区的福尔采娃,可能是第一次深入帝国主义控制的地方,心里未免有些紧张,“我们的行程是什么?蒙哥马利元帅要见我们么?”

“蒙哥马利元帅最近有点忙。”艾伦威尔逊鼓着腮帮子,但完全是实话实说。

蒙哥马利元帅在进行欧洲巡演,这个在战争期间把自己禁铜在战术司令部的人,似乎突然间从民众的欢呼声中得到了无限乐趣。他同许多单位和个人保持通信联系:足球俱乐部、慈善事业机构以及每一个愿意给他写信的人。

他总是乐意出席各国举行的种种仪式,无论是接受自治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还是在盛大的集会上发表演讲,或是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成为名誉博士,他总是来者不拒,一概参加。随便查一下他的日程安排,便可以说明这一点。

没准在其他外交官眼中,陪着福尔采娃前往英占区还是一项美差呢。和一位美丽的苏联女士,在英国占领区,说不定就会发生什么,尤其是美国人,肯定会这么想。

大选

艾伦威尔逊没指望过和福尔采娃发生点什么,对方毕竟是苏联代表团的成员。冲破国家禁忌来一点深入交流,可能会把大好的前程搭进去,这对于一心追求进步的艾伦威尔逊来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而且对方不好忽悠,现在德国的各国分占区都是一片残垣断壁,西边英法美占区遭受过大轰炸,看起来比德国东部的农业区还悲惨。他倒是想要让苏联人见识见识资本主义的繁华,可目前确实是没有这个条件。

前往英占区的军机上,英国代表和苏联派来的代表气氛有些尴尬。终于艾伦威尔逊不得不和福尔采娃说几句话,至少在表面上大家都还是盟国嘛,日本还没投降之前就这样,不利于盟国之间的团结。

到达英占区苏联代表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英占区的德国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