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37章(1 / 2)

加入书签

王守仁看着眼前繁忙是淞沪,仔细的沉思一番说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回头详细的写一份奏疏给陛下,到时候在会在朝会上让人提出来,不过我估计到时候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刘晋对这事情太清楚不过了。

刘晋自己麾下都有大量的产业,有上百万人在给刘晋打工,这每年发出去的工钱都是一笔极其庞大的数字。

但刘晋一直以来都坚持给自己麾下产业的工人月结工资,一个月一发,年中、年底奖金之类的一样少不了。

其他人就未必会这样了,大部分的工厂、作坊都是包吃包住的,工人在里面做事的时候基本上都不需要什么开支,连衣服什么都有发。

所以工厂主们就喜欢一年一次的给工人发工钱,这样以来手中就可以握着大量的流动资金,而且这笔钱即便是存到银行里面也还可以有利息。

现在要是月月发工钱的话,到时候手中的流动资金就少了,又少一笔利息的收入,肯定有很多人会不愿意的。

可是王守仁说的也是很有道理的,必须从根本上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不能让工人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一文钱都拿不到的话,到时候就很容易出事。

要知道投资是有风险的,很多时候,资本的盲目扩张极其容易产生危机,而一年发一次工钱的模式下,危机就很容易出现,而且在有经济危机的时候也很容易出现大量故意拖欠工钱不发的人。

建长江大桥?

“这毕竟是资本开始的时代啊,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优待完善。”

“不过,这样的秩序如果能够维持下去,倒也是一个不错的局面。”

看着眼前的黄浦江,刘晋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这个时期的人相对而言还是更重视自己的名声,大明的东家基本上都不会太过苛刻的对待自己手下的工人、伙计什么的。

而且普通的老百姓因为以前都是穷苦过来的人,也都很珍惜自己手上的工作,特别是那些能够学到技术的工作,更是倍加珍惜。

勤劳是刻在这个民族骨子里面的基因!

东家给了钱,大家的信念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替东家将活给干好。

而且因为自古以来都强调和遵循忠孝廉耻,这排在第一的就是忠诚,臣子对天子忠臣,这家里的仆人对主人忠诚,伙计、工人对东家自然也是要忠诚,尽心尽责,将东家的事情看的比自己都还要重要。

这样的一种观念和理念在大明也是非常的盛行,所以很多时候,很多商行的东家将大量的银子直接交给账房伙计去管理、打理都不用太过担心出什么事情,而这个时代的账房、伙计之类的也很少说出现吐掉东家钱财和产业的事情。

因为一旦这样的事情暴露出来,不仅仅会遭到官府这边的惩处,而且即便是没有证据,只是一点风声出去了,名声就会坏掉,以后就没有人再和你做生意。

声誉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让刘晋觉得真是一个不错的时代。

大明人勤劳、智慧、自信、忠诚,诸多的优秀品质体现的淋漓尽致。

只要有吃有住的地方都可以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给东家做一年的事情,丝毫不担心到了年底时候东家不给你工钱。

全世界到哪里去找到这样优秀的民族?

“走吧,去看看日新月异的淞沪。”

不过刘晋也是知道,光靠自觉是不够的,一切都还是要靠法律来维护,特别是资本这东西,那更是需要用法律来牢牢的束缚住,否则,资本什么事情都是能够干得出来的。

就如同这一次,这些工厂主大量的使用奴隶一般。

这些工厂主根本就没有将奴隶当人看,奴隶们在暗无天日的厂房之中,每天至少要工作六七个时辰,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就如同是麻木的机器,永无休止的工作,直到彻底的累死在流水线上面。

王守仁的提议是很对的,也是有必要出台这样的法律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就如同前面出台的休沐法典一样。

同时这也是变相的在促使资本家不断的去想办法提高技术和生产效率,促进技术的核心和科技的发展。

嗯,机器可是不需要休息的,也没有人任何的权益可言。

在王守仁的陪同下,刘晋在淞沪的各大工厂进行了一番视察,详细的考察了淞沪这边的产业布局。

淞沪虽然是新兴的城市,但是发展极其的迅猛,大量工厂落户淞沪这里,给这里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了上百万人前来淞沪这里工作、定居。

这里的造船业、纺织业、钢铁业、基建业以及商贸都非常的发达,造船业是天津造船厂在淞沪这边设立了分厂,带动了淞沪造船厂的迅猛发展。

再加上大明本身日益迅猛发展的全球贸易、殖民主义和海洋捕捞业,大明大大小小的造船厂生意都非常火爆,订单基本上都已经排到几年之后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