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3章(1 / 2)

加入书签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冯时庸顿时一下子就瘫倒下来。

辛辛苦苦几十年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好不容易成为了二品的封疆大吏,现在却是被一句话就给免了。

他实在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更加关键的是,他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做错什么的。

他只是按照一直以来做官的传统和风格去做事,甚至于,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清官,两袖清风,又非常重视培育人才,在南直隶为官的时候,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和很多本地的士绅等等一同筹办了诸多的私塾、书院等等。

他觉得自己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的理念是对的,因为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朝廷就应该少征税,更不应该成立税务衙门,任用税务捕快来强行征收老百姓的税收,这是在抢夺民财,是不对的。

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可是到头来却是换来了一个这样的结果。

他不服!

“陛下,臣觉得我并没有做错什么。”

“自古以来都讲究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与民休养的政策,朝廷成立税务衙门,强制征税,这本身就是不对的,这是在搜刮民脂民膏。”

“我没有错,我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我无法接受这一切。”

冯时庸看着弘治皇帝和刘晋,非常大声的说道。

他不服气啊,气的半死,胡子都气歪了。

“朝廷为什么要成立税务衙门,强制征税,你这个南直隶布政使难道会不清楚?”

“以前的时候,朝廷一年的税银不过三百万两,连官员的俸禄都有些难以支撑下去,朝廷拿什么来建设强大的军队,又拿什么来建设国家?”

“遇到灾荒之年,便立即饿殍遍野、烽火四起,外族连年入侵,劫掠我边民,甚至于扬言还要再次入住中原。”

“朝廷穷的要死,可是江南等地各地的士绅、商人却富的流油,他们在花船上可以一掷千金,却是连一文钱都不愿意缴纳给朝廷。”

“成立税务衙门只不过是要收取朝廷本就该收取的税收,你却在这里说是搜刮民脂民膏,弯曲事实,妄议朝政,亏你还是二品的大员,连这都无法理解。”

“来啊,革去功名,罢免职务,回家种红薯去吧。”

弘治皇帝看着冯时庸,双目睁开。

他比冯时庸还要更气,这就是朝廷的封疆大吏?

这就是朝廷的重臣?

堂堂二品官员,对于朝廷的政令竟然一点理解都没有,朝廷成立税务衙门、强制征税只不过是收了该收的税,到了他这里竟然成了搜刮民脂民膏,这将弘治皇帝给气的半死。

本来只是想要罢免下你的官员,给你保留功名和品级,还能够回家好好的养老,这一气之下,连功名什么的一起收了。

还是有人做的很不错

有了冯时庸这个典型当鸡被杀给了在场的众多封疆大吏看,接下来的述职大会就完全变了。

一个个封疆大吏都有模有样的开始讲起自己在任上所做的事情,什么增长了多少人口,每年收了多少税,对未来又有什么规划等等。

这其中确实是有很多实干型的官员,做了很多事情。

这其中让刘晋印象是黄金洲这边的一个官员,他在任期间竟然已经开始着手在黄金洲这边修建黄金洲的第一条铁路。

这是一条连接蓬莱城和太平洋东海岸一个港口城市的铁路,贯通黄金洲东西,有了这条铁路之后,以后从黄金洲东海岸到西海岸就会变的更加便捷。

这修铁路虽然在大明本土这边已经进行的轰轰烈烈,可是在大明海外,至今连规划都还没有。

没想到在黄金洲这边竟然已经开始修起铁路来。

要知道修铁路可不是修水泥公路,修铁路的投资非常巨大,修一里路都要五万两银子,这还是在平原地带,造价高昂。

如果没有大明朝廷这边拨款或者是通过天津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的话,是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修建铁路的。

但是在黄金洲这边,这个官员竟然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着手修建黄金洲的第一条铁路,他能说会道,忽悠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的国王投资修建这条铁路。

此外这个官员能够结合黄金洲这般的情况,大力的鼓励汉人纳黄金洲土著女人为妾,极大的缓解了汉人同当地土著的关系,促进彼此的融合,巩固了大明对黄金洲各地的统治,越来越多的黄金洲土著部落接受大明帝国对这里统治。

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这项政策,黄金洲这里的人口暴涨,一个汉人过去,往往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会有几十个孩子,只要等到这些孩子一长大,大明对黄金洲的掌控就会更强,开发也会更深。

而不是像现在,尽管黄金洲是属于大明帝国,但是因为在黄金洲的人太少了,以至于大部分的地区都得不到开发,依然还是处于殷商后裔部落的手中。

此外还有来自广东的布政使钟藩,他也给刘晋留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