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5章(1 / 2)

加入书签

说到底其实最后还是要拳头来解决,只有将倭国人给打怕了,他们自然而然会拱手将银矿送上来。

但靠大明现在的军队能征服倭国?

这还晋级只是朝鲜和倭国,未来还要去南洋、去吕宋,黄金洲、澳洲、南亚、非洲和欧洲等等,这些地方,都有无穷的财富,但想要安安全全的去经商,那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大明军队保驾护航。

很显然,现在的大明军队是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和任务的,那就必须要该军制。

指望这些文官集团掌控的大明军队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将军权收回来,然后对大明的军队进行彻底的改制,建立一支强大的大明军队,为大明的扩张和资本发展保驾护航。

“陛下,臣以为我大明军队军备废弛、战力低下、弊病丛生,已不能保家卫国,鞑子屡屡南下,年年入我神州烧杀抢掠,我大明空有百万大军却是拿他们没有丝毫办法。”

“确实是已经到不得不改制的时候,臣以为陛下改制之法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乃是为我大明千秋万代,为我华夏万万子民的长远考虑。”

张懋对着弘治皇帝的马屁就是一顿乱拍,这让弘治皇帝露出来满意的笑容。

“陛下,张公所言有理,我大明军队已经积重难返,到了下重药的时候,必须要改制,而且要深入改制,打造一支强军出来,让我大明再无边患。”

有了张懋开头,成国公朱辅也是跟着表示了支持。

成国公、定国公、英国公几乎都是武将勋贵集团的代表,也都是穿一条裤子的,张懋和朱辅表示了支持,武将勋贵集团们也是跟着纷纷发言表示支持。

这事情,对他们而言,那是绝对有利的,岂能不支持。

“刘爱卿,你怎么看呐?”

弘治皇帝脸上挂满了笑容,接着将目光看向刘健,他是内阁首辅,是百官之首,也是文官之首,他的意见非常重要。

“臣……臣以为大明军队确实是到了必须要改制的地步了,只是如何改,还是需要拿出一个详细的章程来。”

刘健沉吟一番,想了想缓缓的开口说道。

他很清楚,这一次弘治皇帝为什么要打开杀戒,也清楚的知道,如果弘治皇帝不能达成自己收回兵权的目的,那么还会有更多的大臣被牵连进去,菜市口这里还会更多的人头搬家。

弘治皇帝手中可是已经抓住了很多人的小辫子。

就他刘健,那也是一样的,刘宇和他是老乡,还是他一手举荐的,而且每年他也没有少收刘宇的孝敬,单单是这一条就足以让刘健没有好日子过。

说实话,这朝堂上下就没几个屁股是干净的,随便一查就能够查出来,以前是弘治皇帝傻乎乎的,不知道利用厂卫的力量,现在有厂卫在。

再加上这官仓失窃案、李广案还有现在这个案子,弘治皇帝手里面到底握了多少小辫子谁都不知道。

作为一个聪明人,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他知道这个时候,该妥协了。

这军权就让弘治皇帝给收回去,不收回去,还会死更多人,最后弘治皇帝还是可以强行推行新的军改,将军权收回去。

现在进行政治妥协,让弘治皇帝收回军权就可以抱住很多人的脑袋,保住文官集团的利益,不然损失只会更大。

听到刘健的话,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只要支持改制就好,这兵权收到自己的手中,至于怎么改,那是下面这些人的事情了,他弘治皇帝并不需要去操心太多。

弘治皇帝这边是满意的笑了,朝中的文官们却是一个个都傻眼了,纷纷看向刘健,意思很明显了,刘健你是不是脑子发烧了。

在这个时候竟然支持弘治皇帝去改军制,这军制一改,这权力可就到了弘治皇帝的手中,以后想要再回到文官集团手中就不可能了。

大明不可能出现第二次土木堡之变,也不可能出现第二个于谦,他们是没有机会再从皇帝的手中抢走兵权的。

“臣也觉得军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我大明这些年来边患日重,边境百姓深受其苦,我大明空有百万大军,却是拿小小草原鞑子没有任何的办法,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处在了军制上面。”

李东阳也是聪明人和明白人,他早就已经看出来,弘治皇帝是要找这个机会收回兵权,所以刘健表态之后,他也是聪明的站出来表示支持弘治皇帝。

谢迁看了看刘健和李东阳,顿时也就明白了,所以也是站出来表示支持。

“陛下,臣反对,臣要弹劾内阁首付刘健,弹劾内阁李东阳和谢迁,身为内阁重臣,碌碌无为,尸位素餐。”

这时董御史再次站出来,犹如疯狗一般一口就直接咬上了内阁的三阁老,直接给他们三个戴上了尸位素餐的帽子。

以小制大,这也是明朝政治的一个特点,御史的品级很低,但却是可以直接弹劾内阁重臣,而且他们弹劾,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证据,只需要嘴巴一张就可以了。

“陛下,军制乃是祖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