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2章(1 / 2)

加入书签

这两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两个人在辽国的光芒都亮了,彼此都感到有些刺眼睛。

魏武的一双铁脚踩在青石板上那特有的声音,让熟悉他的人,隔着老远便知道是他来了。

所以当他出现在伤兵营的门口的时候,屋子里的人,能起来的,几乎全都起来了。

这间屋子里,全部都是周全这个营的。

除了死掉的,活着的,差不多都在这个大屋子里聚齐了。

“这一仗,你们干得漂亮!”魏武满脸都是喜悦之情:“高帅说了,此战,我白羽军为首功,而最大的功军,就是因为你们玛瑙河这一役。”

“可惜兄弟们却没了大半!”周全黯然道。

“当兵打仗,本来就是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活计,活着是运气,死了是背风!”魏武挥挥手:“再说了,朝廷也不会让他们白死。抚恤等事已经报上去了,按照老规矩,这些银钱,最多一个月,便能发到兄弟们手中。”

周全,张任等人都是点头。

“周全,你要升统制了,张任,你也被高帅亲自点名,直升为一营之正将!”魏武笑看着两人:“恭喜了。”

周全升统制还算是有因可循,毕竟周全本身就是资深的营将,以这一次的功劳,跳个一级倒也说得过去,但张任却是连跳数级,从一个队将一下子便成为了营将,跃过了绝大部分士卒一辈子也跳不过去的这个坎,就很让人羡慕了。

看着张任也有些瞠目结舌的模样,魏武呵呵一笑。

张任这个人,身份与其它人还是很不一样的。

是个读书人,偏生上了战场之上还如此的生猛,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是江南官宦人家出身,这个人提拔如此之快,背后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呢!

朝廷要把张任作为一个人样子,大加褒奖呢!

“伤养得怎么样了?”

“算不得什么大伤,最多还要十天半个月,我便又是一条好汉。”周全荣光焕发,从营将到统制,这是基层军官到中级军官的一次飞跃,难度也就比张任从队将蹦到营将上小了那么一丢丢。从现在开始,理论上他便可以指挥三到四个战营了。

一边的张任也是点点头。

“既然没事儿了,那就要开始干活了!”魏武道:“周全、张任,你们两个接下来要去江宁一段时间。”

“啥?”周全满脑袋的问号,张任也是一脸的懵懂。

“首辅在江宁举办了一个军事学堂,专门培养军官的。你们两人现在这个样子,回到军队之中也干不成活儿,干脆就去江宁休养三个月!”

“我不去。”周全大叫道:“将军,你是知道我的,看到书本我就会头痛,张秀才倒是没问题。”

“去不去是你说了算的吗?”魏武冷笑:“这是高帅点的将,整个中部行辕,只有十个名额,两个给了我们白羽,你不要不识好歹。”

看到魏武发怒,周全立时便蔫儿了。

:教育

揆文奋武。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现在江宁朝廷的武事,基本上都抓在首辅萧诚手中,也正是因为抓住了刀把子,而且这支刀把子在前线作战极其有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让萧诚在朝廷之中说话的声音就特别的大,大到让其他人的声音根本就可有可无。

而这,也是因为现在大宋面临的局势。

辽国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大举来攻,武力,这是用来保全社稷的,只有保全了江山社稷,才能谈到其它。

但当局势被稳定住之后,文事的重要性,便再次凸显了出来。

江南文教昌盛,你两江地区,闽浙地区出产的进士,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碾压其它地区的。

在某一段时间里,朝廷上的科举,甚至要刻意地来压制南方举人,像严打某些南方读书人跑到一些文教不发达地区弄个户藉参考的,一旦查出来,那是严惩不贷的。

说白了,也就是朝廷不想看到自家下头的官员,清一水儿的都出自南方。

地域之间的保护和影响,从古至今便是一直存在的。

打仗靠军人,但治理地方,治理朝政,还是要靠文人的。

当萧诚稳定住局势之后,自然不会放弃这一块。

而将江宁石头城确定为临时都城之后,教育这一块,事实之上一直都是把持在江南派系手中的。

没办法,人家在这方面的确底子厚。

即便岑夫子跳前跳后地折腾,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在江南地方,大量的私学盛行,官学事实上是萎糜不振的。

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老师,都集中在私学之中。

有钱人家,不仅从小大力培养自家子弟,还会出次去资助一些寒门子弟。

但凡发现寒门之中出现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好苗子,自然是从小就把人挖走。

如此长时间地积累下来,一张庞大的无形的网络便开始形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