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5章(1 / 2)

加入书签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继续向前走着,孙承宗忙撩袍跟上,“想必卿家也知道,此前武备院已研制出初代蒸汽机。

这是大明的未来。

这是大明的希望。

如果说大明能够将蒸汽机继续改良,研制出以蒸汽机为驱使,改变原有的交通构架,那就能改变很多。

今后的辽东,会大批启用蒸汽机,以提升产业领域发展,面对这般强劲的发展,一个辽东是不好的,倘若真发展起来,就会出现类似于江南的困局。”

“陛下,臣能不能询问一点。”

孙承宗想了想,看向崇祯皇帝说道:“陛下究竟打算特设几省,以平稳辽东地区大局?难道朝鲜那处地方,也要收归到大明统治之下吗?”

“至少五省!”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道:“除了现有的辽东两省外,朕打算在辽河套一带设省,在安东以北设省,在朝鲜设省。

不过想实现这一战略构想,至少需要20年的光景,去一步步的实现才行。

毕竟大明想得到这些疆域,其他势力并不会心甘情愿的,所以今后想要攻略上述地域,实现朕的这一战略构想,辽宁和安东两省的担子会很重。

打仗是要死人的。

战争是要花钱的。

今后国朝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朕没有那么多的钱粮,专门拿出来落实这一战略部署,所以辽宁和安东两省,今后发展的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这一战略部署。”

孙承宗明白了。

在今后的大明格局下,辽东占据的位置极重,甚至真等辽东地区发展起来,那都不输于江南地区。

这会成为维新变法的大本营。

一个谁都不能撼动的核心所在。

毕竟经历接连不断的战乱,早就破坏掉了辽东的原有秩序,这对于崇祯皇帝而言,对于国朝而言,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事情。

“陛下需要臣做什么?”

明白这些的孙承宗,神情严肃,向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

“卿家要做的很简单。”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矗立的京观,“在朕返回京城后,替朕守好辽东,将辽东整体防御体系做好。

将辽宁和安东分治一事落实。

一年,应该就能将上述之事做好。

等到卿家把这些事情做好,就进京为官吧,朕需要卿家帮朕分忧,大明,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

归京(2)

维新变法这条路,注定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毕竟对于大明而言,一些盘根错节的顽瘴锢疾,必须要经历战争的冲刷才行。

就像过去的山陕两地,被群起的流贼势力清除掉的官绅群体。

就像过去的辽东之地,被肆虐的建虏势力清除掉的武人群体。

想要不受影响的推行新政,不遭受大规模的反扑,就必须要打破固有的地域秩序,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起来。

这也是崇祯皇帝为何将维新变法的重心,一直都放在大明北方诸省的根本原因,毕竟革掉一些群体的命,那是会出现对峙和反扑的。

“温阁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名随驾文官,面露疑惑,对同行的温体仁说道:“当前辽左局势虽说安稳,可一些地域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怎样解决,到现在也没有个章程。

为何陛下的御驾,却离开浑河畔,要返回辽阳镇了?

难道陛下要返回京城了吗?可现在明明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啊,如果陛下能统御着出战的各部军队,彻底剿灭……”

“本辅不知道。”

温体仁皱眉道:“陛下做怎样的决断,岂是我等所能揣摩的?”

那人沉默了。

从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以来,他们这批随驾大臣,就对军事层面的事宜了解不多,或者说被刻意隔绝。

尽管说他们也处置一些政务,可更多的却是本职差事,虽说相隔京城太远,造成一些不便吧,但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这种被隔绝的感受,让很多人的内心很不安。

不过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该是谁做的事情,就把份内之事做好即可,没事跟着瞎掺和什么,过去的大明,就是文官群体瞎掺和太多,才导致各种被动境遇出现。

当然,治理幅员辽阔的大明,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重用文官,有重用文官的好处。

不过对崇祯皇帝而言,他不想走重文轻武之路,他要走文武兼济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明,在所处的这一时期真正中兴和崛起。

想要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就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彻底改变大明的国制和权力框架,确保一个稳定的新帝国能涅槃重生!

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

“据辽西来报……周遇吉、满桂、何可纲等部,对察哈尔、内喀尔喀、喀喇沁、科尔沁等处展开相应攻势,进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