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6章(1 / 2)

加入书签

想收复李自成,叫他老实给自己卖命,崇祯皇帝觉得这是颗雷,要时刻小心提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掉了。

可是直接杀了吧,未免太可惜些。

如果可以叫李自成人尽其用,让他到辽东狠狠的折腾,崇祯皇帝很想知道,被建虏窃据的疆域,将会陷入到怎样的境遇。

或许靠着李自成,能滞缓皇太极整合建虏八旗,初步实现八旗集权,削弱代善他们的权柄。

继而攻略科尔沁草原、朝鲜等地,叫建虏八旗的战略纵深,包括战争动员力,都大幅得到提升。

别看建虏八旗在辽前一带,对明军展现出极强的威慑,可在他们窃据的疆域内,那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同样众多,特别是被欺压的辽民,真要有人敢揭竿而起,一旦起了势头,那肯定从者如云。

到时趁着李自成流窜辽东诸地,谋划锤炼新军之事,并趁乱占领一些城池,在辽南积极开辟局面,那兴许整个局势就都逆转了。

并且在建虏八旗的内部,那同样也有着矛盾,尤其是皇太极继承汗位,搞了一出换旗风波。

这叫现在的两黄旗(原两白旗),跟现在的两白旗(原两黄旗),都暗藏着诸多敌意和不满。

‘这件事情要好好谋划一番。’

崇祯皇帝心里越想,越觉得可以试一试,‘就算李自成这厮,在辽东崛起了,那三方对弈之下,时间拖得越久,那大明就越占优势。

倘若李自成这厮,不幸战死,或被建虏降服,那至少能撑三年,整个对战格局,亦能有不小改变。

要好好想一想,该怎样增补李自成赴辽实力一事,叫他带走一批精良火器,终究会有耗尽的一日,不过匠户不能给他。

可以试着达成军火交易,叫李自成拿掠夺的金银来换,不过这件事情要做的隐秘些,不能公布出来……’

因为李自成一事,叫崇祯皇帝陷入到沉思之中,完善一应谋划部署,此事若能促成,那大明被动的局面,就能极大的改善。

京城大建设

韩城之战对陕西平叛带来的改变,辽南奇袭对辽东平叛带来的改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才能瞧见最直观的感受。

纵使是再怎样英明的谋划,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验证,那无疑是在耍流氓。

建虏八旗。

流寇势力。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敌人。

那藏在暗地里的敌人呢?

宗藩,勋戚,官绅,大小地主……

对崇祯皇帝而言,处在崇祯三年这个风口浪尖,所遭遇的事情累计增加,所有人都能急躁,都能慌乱,都能急于求成,唯独他这位大明天子,要稳。

他要做大明的定海神针!

本身大明的根脉,就已然烂掉一半了,剩下的一半根脉,若是保护不好,不能萌生新的根脉,那大明依旧是完蛋。

“皇爷,那批背叛大明的奸臣逆子,包括一应家眷亲族,皆悉数在西市被处于极刑。”

方正化拱手作揖,眉头微蹙道:“此事在朝没有生出波澜,包括在京的那些勋戚,都没有发声。

不过京城治下的百姓,反响倒是很强烈,特别是哄抬粮价、布价的奸商,以至于刑场那边,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

此时的方正化,仍没从刑场的血腥氛围里走出,此番被杀的人太多,又是勋戚,又是权贵,又是大批商贾,还包括诸多的家眷亲族。

负责监刑的方正化,会同西辑事厂的厂番,在监刑结束后,都狠狠的洗刷一遍,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可禀明情况的方正化,依稀能嗅到身上的淡淡血腥味。

“有些过激的行为,是很正常的。”

崇祯皇帝神情自若,淡然道:“这次差事办的不错,特别是山西之行,朕很满意,也很欣慰。

西厂的厂番,每人赏银三十两,得功晋升的那批人,尽快给朕呈递奏疏,着司礼监批红。

西厂的太监,每人赏银两千两,恩赐族中子侄,进京卫都督府任职。

至于你,赏银万两,赐斗牛服,赐京郊良田百亩,允荫一子,授锦衣卫世袭千户,也算朕给你增一香火了。”

“奴婢……叩谢皇爷天恩!”

方正化听闻此言,行叩拜之礼,情绪有些激动,作揖行礼道:“奴婢定誓死效忠皇爷,为皇爷尽忠分忧!”

没有子孙根的方正化,这辈子是别想有亲子了。

年幼时因家贫,万般无奈下才选择进宫,眼下在宫地位上来了,难免方正化会多想些别的。

像香火传承、养老送终之事,在方正化的心里,也不是没有想过。

崇祯皇帝恩赏的这些,就是允他在方家择一子侄,过继到他这一脉,荫锦衣卫世袭千户,这起步不低了。

“起来吧,这些都是你应得的。”

崇祯皇帝摆手道:“尽快将西厂的事宜处理好,另外遴选一批厂番,派驻到阜财坊那边去,协助孙卿重修阜财坊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