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3章(1 / 2)

加入书签

据臣所了解到的情况,朝廷许多需发派地方的公文,都无法及时送达……”

听着李邦华所讲的这些,崇祯皇帝不由得轻呼一声,仅为区区几十万两银子,便裁撤掉大明延伸地方的触角,关键这种蠢事还真推动下去了,不得不说,大明在拆东墙补西墙这方面,做的还真够彻底的。

尽管那时的他,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锅都要他背着,不过现在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在。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再说这些也没用,眼下要做的事情,是做出相应的补救。”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李邦华说道。

“驿递之事对我大明来讲很重要,是稳定国朝的根本,不能一刀切,全部都给裁撤掉整个驿站,这件事情刘懋做的太过分了。

朕打算叫李卿专管驿传改制一事,由李卿出面,叫停刘懋所做不靠谱之事,这是朕近些时日,所想关于驿传改制的谋划,李卿你可以先看看。”

向大臣承认错误,是绝不能承认的,哪怕先前的裁撤驿站之事,给大明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和隐患。

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现阶段所能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进行弥补,尽量将这种危害降到最低。

说起来崇祯皇帝对大明的某些文官,那忽悠的本事,揣摩圣意的能耐,还真是颇有感慨的。

管他做的这件事情,会给大明日后造成什么危害,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取得天子的信任再说,把仕途搞上去才是关键。

至于之后出现任何问题,在想办法甩锅就是了,像这种务虚、打嘴炮,不经现实推敲的官员,在整个大明官场可以说比比皆是。

“驿传改制?”

接过文书的李邦华,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便翻看起来,原本在他心里认为,天子所提驿传改制,跟刘懋所做整顿驿递,本质上是一样的,等看过以后再好好规谏一番,裁撤驿站这种事情,真的不能做。

可当看到文书上的内容后,李邦华脸上的神情,开始有着细微的改变,从凝重,到错愕,再到惊奇……

对李邦华的种种神态改变,崇祯皇帝全都看在眼里,看起来李邦华对自己所提的驿传改制,是没有直接提出反对的。

“李卿,对朕所构想的这些谋划,可有什么看法和想法?”见李邦华看完驿传改制的文书后,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开口说道:“若是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君臣可以先研讨一下,到时李卿再具体修改后,推动驿传改制一事。”

关系到大明延伸的重要渠道,必须交给李邦华这类务实的官员去办,去主抓,不然想做好这件事情,只怕进展不会太过显著。

先前刘懋这个打嘴炮的家伙,起了一个很坏的头,把大明的驿传体系,给折腾的七零八散,尤其是毗邻京畿的北方各省,为赢得自己的信任,更是悉数被裁撤掉了,南方因相隔较远,推动的程度不定。

现在叫李邦华接手驿传改制,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被折腾的驿传烂摊子,那情况就会好很多。

“陛下……将大明在各地的驿传,从承宣布政使司彻底独立起来,并创设各级驿传局,这压力岂不都转到兵部了?”

李邦华想了想,对崇祯皇帝说道:“并非是臣有意推脱,只是臣有些不明白,将驿传局独立起来,这自负盈亏该如何操办。

所谓‘邮票’一说,具体是用来做些什么的?

还有真要叫驿传之事,从地方独立起来,那所设各级驿传局品级怎么定?”

跟崇祯皇帝心里所想不同,李邦华并没直接反对此事,只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毕竟这跟大明先前的驿传体系,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若是自己能将这些问题,一一跟李邦华进行解惑,真正推动大明驿传体系,朝独立运营的方向走,那要不了几年,驿传领域非但可以摆脱亏空,甚至还能赚取相应的银子。

定点试验

“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道:“兵部下设的车驾清吏司,本就掌着大明马政及驿传等事务,若真想解决大明驿传的困局,还需车驾清吏司主抓才行。

经过这次刘懋所做之事,朕想明白了一点,简单粗暴的裁撤驿站,或按照原有轨迹继续行事,都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李卿也清楚我大明治下地形复杂,水陆环境不一,这导致各地需开设众多的水马驿、急递铺、递运所,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

不过车驾清吏司这边,虽说主管大明驿传事务,但是涉及到地方驿传的发展,却又靠地方官府来解决。

只是恰恰因为这一点,才导致我大明驿传一直存在职权混淆,最终造成较大亏空。

增设驿传局的目的,本质上就是让大明的驿传体系,能形成上通下达的体制,不再受地方官府的影响。”

小农经济下的大明,想要去传递信息,传输政令、军务等,就必须借助驿传体系,然而大明的驿传体系,却存在一个致命缺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