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8章(1 / 2)

加入书签

陛下先前讲过,朝中的那帮文官,还有清流、读书人,之所以能左右朝堂局势,便是靠着被他们所掌握的舆情导向。

咱们锦衣卫这边,也要有自己能掌握的舆情导向,日后配合陛下所谋之事,走,我们到其他地方看看去。

这戏说袁崇焕之事,关系到后续的袁案进度,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马虎,不然就等着受惩吧!”

“喏!”

想要真正掌握大明舆情的话语权,在崇祯皇帝的眼里,从来都不止是那一小撮拥有传承的饱读圣贤书的群体。

在大明治下的广泛文盲群体,也就是在官绅、读书人眼里,从来都不配称之为‘民’的底层百姓,才是要去争取的对象。

若没有他们缴纳赋税,就依着大明的情况,想要解决一个个麻烦,那纯粹是痴人说梦的事情。

只是受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在频发灾害的大背景下,大明的自耕农群体,却在以惊人的速度削减,而他们名下的田产,却被一帮享有特权免税的群体兼并。

趁着此次锦衣卫督办袁崇焕一案,崇祯皇帝要借助此次政治事件,来将自己所谋划的事情,都一一的落实下来。

锦衣卫控制的说书人群体,那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以信息高度集中的报纸,也将出现在大明治下。

眼下在京城这边,出动的锦衣卫,押解着袁崇焕游街示众,四出的说书人,讲述着编撰的一个个说书段子,这使得原本还算平静的京城,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朝着一个风口而动。

平地起惊雷

“皇爷,皇后娘娘差人命奴婢,去取银耳莲子羹,还有几样糕点,您吃一些吧。”王德化手里拎着一个食盒,对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说道:“皇爷都忙这么久了,也要适当的歇息歇息,保重龙体啊。”

“拿出来吧。”

崇祯皇帝放下手里的奏疏,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说道:“皇后的身体近来怎样?太医院那边所记脉案如何?”

“皇后娘娘的凤体很好。”

王德化边取东西,边说道:“太医院所记脉案,皆言皇后娘娘的脉象很好,不过皇后娘娘却很记挂皇爷的龙体。”

“是吗?”

崇祯皇帝端起那碗银耳莲子羹,边吃边说道:“说起来最近几日,朕忙着处理政务,没顾得上回坤宁宫,一直都在乾清宫歇息了。

这样吧……今夜记得提醒朕,去皇后那边就寝。”

“喏!”

别看崇祯皇帝一直说,不太勤政克己,但真正接管大明后,许多事情都要处理,尤其是他谋划的那些事情,必须一一落实下来。

许多时候忙起来时,就直接去乾清宫歇息了。

“顺天府衙那边,开始行动没?”崇祯皇帝拿起一块糕点,放进嘴里咀嚼着,喝了口银耳莲子羹,说道:“现在还没什么动静吧?”

“是的皇爷。”

王德化微微欠身道:“司礼监这边,没收到孙府尹呈递的密奏,不过袁崇焕游街一事,在京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样啊……”崇祯皇帝放下手中瓷碗,眉头微蹙道:“那孙伯雅这边,估计也快要展开行动了。”

崇文门税关整改一事,关系到后续掌控京城各个领域,还有大明各税关整改,所以崇祯皇帝对这件事情,有着极大的重视。

反倒是对袁崇焕游街一事,说书人戏说袁案一事,崇祯皇帝并不是特别关心,毕竟朝中的文官群体,还有那帮清流、读书人,一旦知晓此事的话,必然是会有强烈反响的。

事实上,跟崇祯皇帝预想的一样。

“锦衣卫飞扬跋扈,竟做出这等丧心病狂之举,真真是可恶至极啊。”

国子监祭酒顾锡畴,情绪激动的握拳喝道:“我等身为大明忠良,绝不可对此坐视不管,纵使那袁崇焕犯有罪名,也不该被锦衣卫接管,当由三法司督办才是!

尔等,都是我国子监的良才,若在尔等的心中,还有一丝良知的话,就随本官一道,去午门劝谏陛下!”

作为大明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在大明有着超然的地位,尤其是这祭酒一职,非德高望重者不可担任。

“顾祭酒所言甚是,我等皆是饱读圣贤书,恪守圣贤之道,今天子听信小人谗言,放任锦衣卫胡作非为,倘长此以往的话,那我大明法纪何在?那我大明天威何在?”

“没错,纵使袁崇焕犯有罪名,也不该任由锦衣卫这般凌辱,叫京城的百姓对此指指点点,此有悖法理啊!”

被顾锡畴所召一众博士,多数皆情绪激动的阐述着内心想法,随后便在顾锡畴的带领下,国子监的博士,还有不少监生,便浩浩荡荡的朝着午门重地而去。

在这个时候,不止是国子监一地,都察院、六科等衙署,在知晓袁崇焕被锦衣卫押解着,于京城各坊游街示众,那不少人都激动起来了。

锦衣卫行此等事情,分明就是想戳破他们文官、读书人的脸皮,纵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