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章(1 / 2)

加入书签

“周将军,你可知道,当前建虏主力,正在围攻遵化城!”满桂走上前,虎目如炬的盯着周遇吉,说道。

“这样一种态势下,你领着不足万众的勇卫营,赶赴石门镇,就算那边驻扎有数千兵马,可你拿什么保证,就一定能干成建虏?”

周遇吉眉头微皱,迎着满桂的视线看去,这话说的是在轻视他们勇卫营吗?

“满桂,退下!”

清楚满桂性情的孙承宗,皱眉说道:“周游击、方太监无需在意,满总兵官是口直心快之人,他们是担心勇卫营,赶赴石门镇后,不了解情况。”

“末将明白。”

听孙承宗这般解释,周遇吉抱拳说道:“此番我勇卫营,停留蓟州,除补充水源给养外,还想了解一番,前线的一些情况。

我勇卫营奉旨赶赴前线,就算进犯的建虏势大,那跟建虏偏师对战,还是没问题的。

兵力多的打不了,那就打少的!

陛下曾言,积少成多,亦能打出傲人的战绩!”

从周遇吉、方正化的眼神中,孙承宗看出了坚毅,这也叫其在心中暗暗感慨。

当今天子到底是用什么手段,叫不堪重用的四卫营,所改编成的勇卫营,能有这样的变化。

将是兵之胆,兵是将之威!

若勇卫营不堪重用的话,那周遇吉、方正化二人,绝不会有这等坚毅的眼神。

“好!”

孙承宗感慨之余,朗声道:“李若链,你即刻派人,去将本阁所整理的文书,取来,还有那份地舆图。

本阁详细跟周游击他们,讲一讲现阶段前线战况。”

“喏!”

李若链当即抱拳应道,随后转身叫随行锦衣卫,即刻返回钦差行署。

“麻烦孙阁老了。”

周遇吉见状,忙对孙承宗抱拳行礼道。

“不麻烦!”

孙承宗走上前,托住周遇吉双臂,说道:“你们勇卫营,是我大明的雄师,本阁所能做的,就是帮你们熟悉前线战况。

勇卫营,是天子所给予厚望的军队,即便是赶赴石门镇,也定要根据前线实况,再做出相应部署。”

在军机处当差的几日,孙承宗算是真切感受到,崇祯皇帝对这一战的决心与态度。

作为临设前中后三卫的钦差,孙承宗必须要大明出战的每一支军队,在不出现大伤亡的前提下,能力挫一下进犯的建虏之嚣张气焰!

其实这样的想法,也是崇祯皇帝所预料到的,错非是这样的话,他也不会将这等特权,交割到孙承宗的手里。

当周遇吉他们,率部赶到蓟州的时候,远在紫禁城的崇祯皇帝,也在心中暗暗推算,他们是否抵达蓟州。

“这没有四通八达的驿传,果真是不行啊!”

站在地舆图前的崇祯皇帝,皱眉说道:“现在前线的各地军情,传递回来的效率,实在是太慢了。”

侯在一旁的王洽、徐光启二人,则低首不言,这话他们不好接啊,毕竟当初裁撤驿站一事,便是当今天子同意的。

“王卿,徐卿,你二人说说,周遇吉所率勇卫营,进驻石门镇后,能否顶住压力?”崇祯皇帝转过身来,看向王洽他们说道。

“若是能对建虏右翼,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必然会叫此时围攻遵化的建虏主力,做出相应的反应。

算算时间,袁崇焕应该提前赶到山海关了,现在他应该在等关锦宁方面的援军,希望遵化城那边,能撑到初五,甚至是初十!”

所谓关锦宁方面的军队,到底是什么德性,崇祯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以祖家为首的辽派将门,算是把持住了各处兵权。

朝廷斥重金所打造的关宁铁骑,更是以祖家为首的辽派军事集团,所完全掌握的家丁军队。

打赢进犯的建虏,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很多难关在等着他。

徐光启看了眼王洽,走上前拱手说道:“陛下,若是勇卫营不冒进的话,在了解前线战况,寻找有利战机,想打赢一场对建虏右翼的仗,臣认为希望还是很大的。

虽说勇卫营成军较短,然多是抽调的精锐,再加上有周遇吉这样的良将,还有所配军器、火器、甲具等,战力还是很强的。”

崇祯论兵(1)

在没有便捷的传讯设施前,一味地将兵权死死攥在手里,那无疑是取死之道,崇祯皇帝很清楚这一点。

但给哪些人放权,给哪些人收权,又是一门极深的学问,甚至往往一个决断,都能引发全线的崩盘。

“有孙卿在蓟州坐镇,朕相信周遇吉他们,一定能掌握前线战况的。”崇祯皇帝神情坚定的说道。

“勇卫营,是朕一手缔造的,他们的本领如何,徐卿跟周卿,先前在安化寺那边,也都瞧见了。

现在朕想说的,是袁崇焕那边,两位卿家是怎么看的,又是怎样想的?”

处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辽东督师袁崇焕这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