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5章(1 / 2)

加入书签

映入眼帘的,先是一个靠墙的简陋雨棚,里面只有两个公人和一张条案。其余的,便是脚下长长一条夹道。

早期建造的府衙和县衙,都有一些军事方面的设计要求。

这条夹道的存在,就是为了在城池被攻破后,给府台据衙而守提供防线。所以两堵高墙都用上好的青砖砌成,墙高4米5,其上还有防雨的滑瓦……这个也是朱元璋规定的:“府州县外墙高一丈五尺,用青灰泥。”

小管现在就处于两堵高墙之间。

条案后两个穿着公服的牢子,脸色生硬。放小管进门后,二话不说,先是仔细搜检了他的全身,食盒也不放过。

完事后,其中一个瘦脸鼠须的这才说道:“既是管朋友当面,包牢头便有交待,随我来吧。”

“有劳有劳。”小管于是提起食盒,跟着瘦脸牢子,沿着夹墙往南又走了二十米。

这时候,真正通往衙内的一扇门,才出现在了小管左手。

进入这道门时,小管注意到:和从里边开的第一道门不同,这第二道门,瘦脸牢子掏出钥匙,是从外边打开的锁。

这个使用思路很好理解:第一扇门需要隔绝外界闲杂人等,所以要从里开。第二扇门是自己人在夹道中的工作门,需要值班人员随时可以打开。

小管暗暗记下了这个环节。

穿过二道夹墙上的二道门后,小管眼前又出现了一条夹道,迎面又是一堵高墙。

这次,小管知道:牢狱到了。

果然,顺着这条狭窄的夹道又往南走了十余米,再往东一拐,眼前豁然开朗:汉阳府衙牢狱正门到了。

走到这一步,事先大体了解过府衙地形图的小管,心中暗暗惊喜:从一道门直至狱牢大门,这一路上都等于是在狱牢和外墙的夹道中行走。

狱牢建筑群无形中阻挡了不相干人员的接触。

狱牢系统这种心照不宣的设计,恰恰也是营救小组所需要的。

从外观上看,传说中神秘阴森的牢狱,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就是一处有着弧形内八字墙的传统中式门厅。

门厅大门照例紧闭,上有黑色匾额,书“狱牢”二字。左右两旁,挂着同样的黑色竖匾,却是一副对联:“但愿人乐业,何患狱常空”。

到这里,就有值班门卫了。跟在瘦脸牢子身后的小管,仔细看了一眼门卫:胸前有个“禁”字的普通卒子,正斜靠在一把烂椅子上昏昏欲睡。

理论上来说,负责牢狱系统的禁卒,应该归属于三班衙役中的“壮班”这个大团体。

然而由于专业性和私密性比较强,所以牢狱系统的人在衙役团体中,是一处独立的小山头。其班长叫做牢头,普通员工称为禁卒。

这组人在衙门中有专门编制,和俗语被称作“都头”的壮班头子是平等级别。

通常县衙中,禁卒的编制是6-8人。而在汉阳府衙,由于规模比较大,所以禁卒拢共有14人。

小管扫一眼门卫后,便跟随着瘦脸牢子,从矮小的侧门进了牢狱。

穿过大门,首先是一面青砖照壁。绕过照壁,小管看到的,又是一处平平无奇的正院。

院落正面是狱牢大堂,左右两边是公事房以及刑房……从外间望去,刑房的墙壁上委实挂着不少刑具,看上去血迹斑斑,阴森的味道顿时出来了。

而背着手,笑眯眯在院中等着小管的,正是包世南包牢头。

见到包牢头,早有心理准备的小管急忙拱手上前:“哈哈,包牢头真乃信人!”

“份内事,份内事。”

包牢头今天格外客气。寒暄两句后,他挥退了瘦脸牢子,亲自引着小管往内里行去。

一路走,包牢头还热情地给小管介绍:正院左右偏门,各自通向一处关押普通犯人的院落。

而他领小管走的左偏门,则是进死牢的必经之路。

穿过左偏门,小管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牢狱。

这是一处关押普通犯人的院落。和影视剧中类似大通铺的栅栏式牢房不同,古代真正的监牢,其实都是由砖石砌成的房间。

到了这里,小管也无多话,一步步随着牢头穿过了狭窄的过道。

过道两旁,各有一排普通牢房。这些房间都是由青砖砌成,窗户狭小牢门低矮。

抬头看去,原本就狭窄到有一线天感觉的头顶,两檐之间还笼罩着绳网……影视剧中飞来飞去的夜行侠和导演,估计都没想到有这一茬。

穿过普通犯人院落,正对着狭窄过道的,是两间禁房,为狱卒居住。

而禁房旁边,就是小管此行的目的地:死牢。

死囚牢房是一道单独的大门。牢门上刻画着“狴犴”头像,酷似“虎头”,故而俗称“虎头牢”。

虎头牢的门厅,前后各有一扇门,中间相隔只有两三米,刚好是一个房间的距离。

这两扇门此刻却是大开着的,小管大摇大摆随着包牢头走进了死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