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2章(1 / 2)

加入书签

从本质上说,开拓军在大明地盘上这一系列活动,其实都是在为今后去广阔世界殖民练兵。

这种模式,就代表着穿越众不会给开拓军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支持——在远离本土的据点中,没有电话和无人机,有得只是野人,疾病,天灾和补给不畅。想生存下来的话,一切都要靠自己,战天斗地,艰难困苦,这才是开拓军今后的常态。

事实上,除了这第一次需要开门红的战斗之外,在今后的剿匪战役中,穿越众会逐渐取消无人机和特种兵突前侦查这些金手指,给开拓军模拟出一个真实的战争环境。

就这,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在大明的地盘上,开拓军随时能得到足够的补给和正规军支援。等将来去了南洋或者太平洋,几个月不见一艘补给船的时候,那才真是考验人的时候。

……

动员的结果很不错,几乎所有人都对计划表示了赞同,并且信心满满。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首先,在这些明人之前的认知中,打仗就是两眼一抹黑,然后该搏命时往上冲就对了……将主怎么会和小兵谈方略?

所以新式的动员布置工作就令明人耳目一新:知道了对手的实力和规模,知道了自己队伍的目标,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这就让土著士兵十分满意,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也对战局有了把握。

其次,这段时间以来的训练不是白费的。

通过对各种先进武器和军事技能的掌握,通过和自己以往人生的比较,再加上平时吃的好穿得好,有足额军饷军将不欺凌属下,土著们很容易就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所在的队伍,完全能够打败那些盗匪,大伙都愿意卖命。

钻石打青铜,士气自然而然就有了,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

接下来就是开拓军独有的“接任务”环节。

还是因为上述的殖民自治理论,所以司令部这次并没有打算强制将任务分配到各班头上,而是笼统地将任务分为了攻坚和布控两大块。在这个基础上,各小队可以自愿报名,自由组合来接任务。

在这个环节上,吴三爷小队内部爆发了一轮不算大的争执。

首先,老兄弟宋五几个人讲出了意见:参加100人的攻坚队,直捣黄龙,抓住匪首劳七,在将主面前得个大花红,在开拓军中扬名立万。

而吴三爷在详细询问了贺扁担后,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在鬼头洼西部的某个节点上守株待兔……

吴三爷这样判断自然是有道理的:首先,由于大部队的原因,他判断劳七匪伙一定会提前发现情况不妙,也一定不会硬抗,会分散逃离。

鬼头洼北边是增城,东边是增江,南边是大部队过去的方向,所以吴三爷以他当老大的经验,他判断劳七匪伙的核心人物,一定会从西边跑路,直接进山。

这个判断再加上贺扁担提供的匪伙核心地带布局,最终促使吴三爷下了决心:就在外围某个节点上布控,听天由命,等兔子撞进来。

于是,在压服了手下的不同意见后,吴三爷去参谋部领到了一个布控的节点。

接下来,在10月15日这天,开拓军在凌晨的黄埔军港,誓师出发了。

大部队先是走了将近50里的水路,然后在天色将明的时候,于鬼头洼外围一处早已准备好的私港登陆,建立起了登陆点和临时指挥部。

接下来就是分组出发:领到地图和全套装备的一些小队,各自乘坐小船,奔赴各自布控的地点。

在外围小队出发一个小时后,由100名混合军种组成的攻坚队伍也准时出发,沿着最短的河道,径直冲向了鬼头洼中心的匪伙聚集地。

提前运动到埋伏地点的吴三爷一队人,在做好了一些必要的埋伏准备后,就只能静静地在灌木丛中等候了。

这种等候是十分折磨人的,因为大家不知道结果如何,没准劳七一伙这会早就被人一锅端了,而他们就只有在约定好的傍晚时分,灰溜溜回到登陆点了。

接下来就是开头一幕的发生了。

尽管脸上手上涂抹了一种味道怪异的防蚊油脂,但是灌木丛里密集的飞虫依旧令人十分不奈。再加上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心情愈发烦躁,于是小弟宋五就冒出了那句话:“这日娘的地耳,全是小咬,连道鬼影都没有,何来劳七!?”

“闭上你的鸟嘴!”

下一刻,宋五怂了。

他清楚三爷的脾气,知道对方冷着脸是真生气了,于是再不敢多言。

事实上三爷尽管面无表情,但他现在也很烦躁——距离他率队来到这一处河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时辰,这期间周围一直静悄悄的,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背负着决策压力的三爷,此刻在望向前边河滩地的眼神中,终归是显露出了一丝焦躁。

好在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吴三爷对战局的缜密分析还是回报了他:不久后,对面河道中的芦苇从突然出现了一阵动静,然后芦苇分开,两艘快艇从中钻了出来。

“抄家伙,噤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