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8章(1 / 2)

加入书签

然而他却看到斛律光早已经取下了长弓,屏息搭箭。

尉迟迥话音刚落,斛律光也松开了弓弦,羽箭破空,这般近的距离尉迟迥根本就躲闪不开,一箭正中其右胸。

斛律光高声喊道:

“尉迟迥已死!余众何不速降!”

呐喊之余,也不耽误他将第二箭射出。

由于此前的呐喊吸引了众人注意,在众目睽睽之下,斛律光第二箭正中尉迟迥的面门,将他射落马下。

本就是强弩之末的南周骑士见主将落马,军心彻底涣散,不敢再与齐军交战,部分人弃甲而降,也有许多骑士向成都方向奔逃。

斛律光也顾不得检查尉迟迥的生死,与侯景分领兵马,命侯景冲散尚未集结的南周步卒,自己则领其余人马追逐南周骑兵。

此前侯莫陈崇等人被追的有多狼狈,此时角色互换,南周骑卒更是不堪。

纵使他们丢盔弃甲,以减轻重量,但胯下的战马早已经脱了立,斛律光一连追出十余里,沿途望见大量口吐白沫,累倒在地的周军马匹。

斛律光俘斩八百余人,这才班师,汇同侯景一并收纳北周降卒。

北齐善待俘虏,那也是有口皆碑的事情,也就斛律光攻汉中时,驱使降卒强攻堡垒,但也从未有过杀俘行为。

而此前高澄在讨周檄文中,也向周军将士承诺,降者不杀,战后放归家园。

故而眼见骑卒被齐军击溃,大量周军步卒也没有往山林奔逃,而是就地放下武器,向齐军投降。

与此同时,侯莫陈崇、李昞也重新集结了部曲,但清点之后,居然只剩了两千余人,余众或死或逃,可谓损失惨重。

当二人带了残部与斛律光汇合,斛律光派遣一名亲卫割下尉迟迥的首级,将它挑在马槊上,奔往隆山县城。

斛律光这才想起来要宽慰侯莫陈崇、李昞:

“此战你二人诱敌有功,我自会禀明天子。”

别看侯莫陈崇、李昞在心底把斛律光恨得要死,却不敢表露分毫,连声称谢。

经隆山一战,侯莫陈崇、李昞用部众死伤无数的代价,也初步赢得了斛律光的信任。

隆山县城城楼,县令望见挑着尉迟迥首级的北齐骑卒在城下耀武扬威,惊恐不已,赶忙命人开城请降。

斛律光留两千骑卒给侯景,由他与侯莫陈崇、李昞二人共同在隆山县看守降卒,等待吴明彻领步卒前来汇合。

自己则率八千骑北上,直驱成都。

听闻前线败绩,南周君臣无不震恐,有人言降,有人主张尽起城中丁壮,奋力一搏,更有人建议天子巡狩,暂且逃离成都,再作计较。

宇文护如今彻底慌了神,北面防线几乎土崩瓦解,段韶一路招降纳叛。

而南面,斛律光更是长驱直入,不等他做出决定,昭德十年(557年)十月二十八,斛律光亲领八千骑卒为先锋,抵达成都城下。

城外百姓扶老携幼,弃家逃亡,斛律光也没有为难他们,甚至放任他们逃入城中。

在斛律光看来,这些老弱根本济不得什么事,入城反而会消耗城中粮食。

他并不急于攻城,在北齐就没有骑兵下马攻城的先例,斛律光派遣一名降卒将尉迟迥的首级送入城中,以恐吓南周君臣。

随即又将劝降信射入城中,便在城外安下营寨,一面等待吴明彻领步卒前来汇合,一面也给时间让南周君臣做出选择。

成都,宫城。

南周天子宇文毓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臣纷纷进言请降:

“如今城中兵微将寡,难以御敌,齐主又有宽仁之名,不如降之。”

而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却是一言不发。

宫中禁卫已然掌控在他的手中,大事仍需宇文护来决断。

此前宇文毓数次问计于宇文护,而宇文护却束手无策,宇文毓欲降,宇文护却又不许。

细究宇文护之意,无非是希望高澄能承诺他一份富贵,正在待价而沽。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宇文泰第四子,时年十五岁的宇文邕悄摸靠近了宇文护,亮起藏在袖中的匕首,在众人惊愕之中,从宇文护的后背狠狠刺入。

献城归降

变故来得如此突然,就连宇文护的党羽都没有反应过来。

宇文护一声惨叫,随着宇文邕将短刀抽出,鲜血从宇文护的后背溅射而出。

然而宇文邕并不罢手,一连捅了三四下,宇文护当场气绝。

不只是群臣惊愕,就连身为天子的宇文毓也没想到四弟会突然发难。

宇文邕举着短刀,扫视群臣,说道:

“我与宇文护有杀兄之仇,如今齐军兵临城下,国势再难挽回,众臣皆言降,独宇文护为一己之私,欲令满城流血,我杀他,既是死仇,也为保全成都百姓!”

贺兰祥眼见宇文护被杀,惊恐不已,可不等他逃出大殿,已经被反应过来的大臣们堵在了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