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章(1 / 2)

加入书签

高季式也有自己的苦闷,他满饮一杯,伤感道:

“世子待我自是亲如手足,但弟又何尝没有忧愁。”

说罢,还重重叹息一声。

高乾、高慎大感惊异,疑惑道:

“子通何故有此言语?”

高季式又饮一杯,说道:

“当初夏侯夔、羊鸦仁两万步骑逼近小黄县,世子召集众将议事,我为世子设下奇谋,世子却不能用。”

高乾、高慎连忙追问:

“是何奇谋?”

高季式再饮一杯,才道:

“我为世子献上奇谋,言说与我五千骑,定取夏侯夔、羊鸦仁的首级,世子反将我驱逐,唉!世子若应我之请,夏侯夔、羊鸦仁等辈早已授首,又如何能使他们逃往淮南。”

高慎闻言默不作声,他觉得自己这个小弟是故意炫耀与高澄的亲密关系。

高乾欲言又止,满腹的苦口婆心,最终也只是举起酒杯,道:

“吃酒、吃酒。”

有人劝酒,高季式瞬间又把才干不能尽展的苦闷抛到脑后,与两位兄长喝了起来。

兄弟三人喝了一夜,又不是高乾提醒,高季式早忘了去陈元康府上迎接高澄。

大清早,高季式脚步虚浮地来到陈元康府上,值守的侍卫已经换了班。

看见他们,高季式松了一口气:高澄还没走。

吩咐了侍卫几句,便躺在石阶上呼呼大睡。

睡了许久,一直到正午才睁开眼。

一眼便看见了坐在石阶上的高澄。

“世子何时出来的?”

高季式急忙起身道。

高澄笑道:

“子通莫慌,我也是刚出来不久。”

高季式将高澄送回渤海王府,才出府便对一旁的侍卫们埋怨道:

“你等何不及时将我唤醒!”

侍卫们纷纷叫屈道:

“卑职是要把将军唤醒,但世子不许我等打扰了将军睡眠。”

高季式闻言一怔,他赶紧问道:

“世子等候了很久?”

侍卫们回答道:

“世子一早就出了门,在石阶上等了将军两个多时辰。”

高季式瞬间红了眼眶,他转身回渤海王府,径直冲向高澄居舍。

他曾任高澄亲信都督,经常随高澄出入,在渤海王府也是熟脸,又是刚刚才出来,自以为是要事忘了禀告高澄,也没人阻拦。

高季式一进高澄屋里,当头便叩首哭泣。

直把高澄吓了一跳:

“子通这是何故?”

高季式当即把昨夜与两位兄长饮酒,席间自己对高澄发了牢骚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高澄笑道:

“我与子通自小相知,知晓子通为人耿直,酒后言语而已,又怎会怪罪。”

说罢,让高季式早早回去歇息。

高季式离开后,高澄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条,其中详细记载了昨夜高季式兄弟三人饮酒时的诸多言语。

是由高乾府上被收买的家奴汇报,再由探子送往陈元康府上,被高澄所得。

辞让官职

高季式回到家中,顾及到二哥高慎的心情,本不打算将这件事告知。

但双目通红的模样被高乾、高慎瞧见,耐不住他们追问,这才把实情相告。

高乾久久不语,高慎怅然若失。

“子通你是好福气呀。”

高慎叹息道。

高乾却说道:

“相王有子如此,也是我们大家的福气。”

相王,是渤海王、大丞相的统称。

高季式深有同感,如今的他万分庆幸四年前能够遇见高澄,也感激当时的自己能够与高澄互生亲近。

虽然在高澄麾下不能尽展自己的才能,但冲着这份情谊,以后更要锲而不舍的为高澄建言献策,他总有一天能够看到自己的才干。

在晋阳逗留了几天,高季式早就整理好了情绪,送高澄回洛阳的途中,他又是意气风华的高四郎。

高澄一路南行,并没有与被高欢招往晋阳的南汾州刺史刘丰相遇。

刘丰往大丞相府觐见,才知道自己将要出任南兖州刺史。

“阿惠似乎对刘刺史仰慕已久,执意索要,孤这个儿子呀,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孤也奈何不了他,不知刘刺史可愿往河南任职?”

高欢无奈道。

因与可朱浑元的私交,两人时常通信,刘丰对高澄早有向往。

高澄虽然名声……不是很好,但并没有降低刘丰的好感度。

无论是高澄军政功绩,还是他劝谏高欢重诺,在刘丰看来,高澄就是一个明君胚子,这样的继承人,他早就恨不得投奔麾下。

刘丰甚至无法压抑内心的兴奋,他激动地颤声道:

“下官,听凭相王调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