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8章(1 / 2)

加入书签

如何经营?自然是收纳信徒供奉、发放利钱、强占民田等等手段,作为方外之人,又不需要缴纳税赋,钱财积累又怎么会慢。

附近正在耕种的泥腿子们看见永宁寺的马车,纷纷来向宝慧和尚请安。

宝慧和尚和颜悦色与他们打着招呼,心底却在盘算这时候哪户人家只有妇人。

他将目光看向一个中年男子。

赵阿贵?不行,他那婆娘烈得很,上回便闹着要报官,受了佛爷的威胁才安生下来。

不过,能威胁一次,应该也能威胁第二次吧,反正这些妇人都不敢声张。

别的地方,庄园主苛待佃户,农人还能为他人耕种。

洛阳可不行,本就人多,田地更是紧张,整个村落都是永宁寺庇护的隐户,周围田亩也尽是庙里的产业。

正要去赵阿贵的家中普渡佛法,宝慧和尚突然瞥见一个年轻人。

一拍脑门,阿弥我个陀佛,这李四郎不是刚娶的亲么,佛渡有缘人,李四郎那新媳妇指不定就是有佛缘的。

宝慧和尚起了心思,懒得再搭理这群泥腿子,绕了一个大弯才往村落里去。

打着宣扬佛法的名义,宝慧和尚骗开了李四郎家的门,因为经常有巡视的和尚上门宣扬佛法,村里的妇人们见怪不怪,毕竟不少人都曾受过欺凌。

正如宝慧和尚所想,那李四郎的新媳妇一开始还烈得很,吵吵嚷嚷的,最后只是威胁要收回田亩,不给耕种,还不是乖乖就范。

宝慧和尚阐述佛法之后,念头通达,留下新媳妇缩在角落里,抱着双膝埋首哭泣。

自己则四处转悠了一圈,又收了附近几个村落的对佛祖的心意。

眼看到了正午,宝慧和尚这才驾了马车准备回城。

才进洛阳城,宝慧和尚立马老实了,放缓速度,唯恐冲撞了贵人。

可怪异的是,许多人对着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这让宝慧和尚一时摸不着头脑。

沿途更有许多和尚往来奔波,一副行色匆匆的模样。

宝慧和尚驾着马车回到永宁寺外,正好遇见一群武僧提着棍子出门。

“你们这是去做甚?”

宝慧和尚拉住交好的武僧问道。

那武僧气愤道:

“宝慧你不知道,现在洛阳城里到处都是流言抹黑僧人,居然说我们藏污纳垢、大牟私利!”

宝慧和尚勃然大怒:

“我等诚心礼佛,是谁这般无耻,居然往我们方外之人身上泼脏水!”

“除了那群道士还能有谁,有好些师兄弟都看见了,就是一群道士在散播谣言,为了与我们争夺香客,居然出言抹黑,行事这般下作,着实可恨,我不跟你说了,现在就要与师兄弟们拆了那些道观。”

那人说了几句扭头便走。

宝慧和尚一听是道士在挑事,立刻火冒三丈,当年就是崇信道教的崔浩从中挑拨,才唆使太武帝杀了不知道多少佛门兄弟姊妹。

更别提这些年争抢香火积累下的仇怨。

宝慧和尚气冲冲地撸起了袖子前去助阵。

听望司。

高澄伸了个懒腰,他在大堂里坐了小半天等候消息,纵使有赵彦深、崔季舒陪伴,还是无聊得很。

“世子,动了!各处都有僧人围堵道观!”

张师齐闯了进来,欣喜道。

他因为刻碑有功,被高澄升职,提拔为记室参军,留在身边,记录自己言行。

高澄闻言精神一振,他问道:

“有多少人参与?”

张师齐赶紧答道:

“全洛阳的寺庙都有武僧出动,人数太多,探子们没数得过来。”

高澄立即对崔季舒道:

“你领十名侍卫速往城外大营,即刻传令段韶、尧雄两人各领部曲入洛阳平息骚乱,凡是参与之人,无论佛、道,悉数搜捕。”

崔季舒不敢耽搁,马上出门点了十名侍卫随他打马直奔京畿大营。

京畿大军各部昨日已经被紧急召集回营。

段韶、尧雄早就在营中等候消息,而斛律光、慕容绍宗等人也各有自己的任务。

抓捕

高澄的计策并不复杂,就是让一群听望司探子装作道士,四处宣讲和尚的丑事。

真正起到作用的,还是佛道两家日积月累的矛盾。

高澄也没有把假扮道士的听望司探子们招回来,反正洛阳城里僧多道少,干脆让他们助道士们一臂之力。

还能伺机拱火,有他们挑拨,两伙人很容易打起来。

高澄的目的很明确,先将那群武僧给抓了,剪除佛教的反抗力量。

想来那群武僧也不会为了斗殴的罪名而反抗,那点小事能关多久呀。

此时,城中各处道观都被僧人给堵住了,提着棍子扬言讨要说法。

道士们也不甘示弱,护住了观门与和尚对峙。

洛阳又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