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1章(1 / 2)

加入书签

等到大秦下一个要发展起来的地方出现时,这些人便会带着大量的钱财、关系网、货物前去那个城市。

当然——

也有极少数一部分人前往了中牟。

这一部分人的眼光更加毒辣,他们认为三川郡、或者说中牟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很高,所以要提前投资。

他们的判断来自于很多个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是丞相陈珂的故乡,陈珂一定不会就这样放任自己的故乡不管。

这一点从之前的一系列政策中也能够看出来。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中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位居中原,四通八达,大秦想要完成完全的一统,这里必须要修建通往各方的驰道。

而如今大批的那个新东西“水泥”运往中牟,也恰好左证了这一点。

于是,他们猜测中牟会是下一个大秦的经济中心,所以提前在中牟下注——并且中牟根本没有什么出名的富商大贾,这也是他们的一个机会。

分饼子的人越少,他们将来能够占据的饼子就越多。

这是三岁孩子都知道的道理。

于是,一群商贾开始下注。

当然,无论是下注在哪里的商贾,现如今关注的点都在咸阳,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先发布货币的咸阳城,要开始发售货币了。

如此,风云汇聚。

:兴邦(一)

盼望着,盼望着。

在所有人的盼望中,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天下安定,天享太平,万物幽而复明,万民黔首俯首耕种者皆有田地、天下万物春而萌生。”

“昔年,朕令锻之秦半两,为安天下、安民心。”

“四年以来,秦半两之物所用者甚多,为天下商贾所用之财货、货易之物也。”

“民安定、商贾之事其行。”

“往《商君书》之言,须则重民生、重耕种、农业之为国本,不可动摇也。”

“然则天下安定,须得国富。”

“先贤着《书》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又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须得“管子之功,通货积财、国富强兵”。”

“民之若富,须得财动;财之若动,须得商贾事也。”

“今日朕聚拢天下之财,以右丞相陈珂为首,锻造新币,为“秦币”也。”

“铸币者,权也。”

“新币为铜、银、金三者。”

“新币之出须合天命,天命然之,始皇帝纪年只得铜、银二币也。”

“又令新建【铸币厂】,为制造署辖管,锻造新币。”

“天下新开秦币行,负责兑换新币事宜。”

一张长长的告文随着士兵的出现而出现,当看到这告文的时候,整个咸阳城如同热油锅一样,瞬间迸发出来了无数的热情,所有人都在虎视眈眈的望着新开的【秦币行】,等待着兑换新币的机会。

某处

几个商贾坐在那里,脸上带着不可置信以及惊骇、惊喜的神色。

他们几个对视一眼,望着对方说道:“你们听出来陛下其中暗藏的意思了么?”

翟昔眸子中的神色微微闪烁,眼睛中带着不可置信:“陛下的意思,莫非是愿意动摇商君书所言,从而提升商贾的地位么?”

申屠省悟却没有那么乐观的情绪,只是感慨的说道:“我只觉着,这是那位始皇帝陛下给我们的一块肥肉,就等着我们看着肥肉往前拼命地赶路。”

“如同丢在狼群中的一块肉,只怕肉里面是剧毒啊!”

翟昔却是不赞同申屠省悟的话,他看着申屠省悟,却也不反驳,只是说道:“我倒是觉着,咱们这位陛下是真的想要提升商贾的地位,不过我们的地位即便在怎么提高,也是要受到限制的。”

“我也从未想过一下子提升多高的地位。”

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深沉:“昔年商君书一言,便是将我们的地位打入了深渊泥尘之中。”

“我们如今只需要等就是了。”

“新币乃是商策,有商策必定会跟随着新的政策,你看着吧。”

翟昔的声音低沉:“只要过两日有新的、针对我们的秦律出条,就能够看到我们的未来了。”

他好像看到了什么一样,猛地站起来身子,遥望着远处:“走吧,我的人已经找到了秦币行所在的地方,已经在那里等候,取了条子了。”

“咱们此时去,大抵上能够将所带着的半两钱、金饼、银子全然兑换成银币、铜币等。”

申屠省悟也是说道:“也好,今日便是沾了翟兄的光了。”

“只是不知道,大秦准备了多少新币?”

“若是第一日便是被兑换光了,只怕往后就会有大量的人去囤积新币,然后等着倒卖了吧。”

他自嘲的说道:“商贾之人,向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