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5章(1 / 2)

加入书签

一座小小的仁安羌城,除去城外的缅军大营之外,城池本身也是进行了棱堡化改造。

缅军大营与城池之间有壕沟相联通。

除此之外,大营四周还有着大量的地堡,陷阱,火力点,栅栏鹿角等防御设施。

如果有的选择,没有攻城重炮的协助,联军是绝对不会贸然对仁安羌的缅军大营动手的。

……

年节过后,时间进入了大明光复五年,西历1671年。

时间飞速流逝,直到正月十七,从云南转运而来的攻城重炮终于抵达联军大营所在。

柳山泰一边安排人布置炮位,准备炮兵阵地。

一边下令大军备战,准备对当面的缅军大营发起进攻。

这段时间以来,联军同缅军之间战事未绝,但一直都只是小规模的战事。

比如说数百上千人的战斗!

这样的战斗烈度不低,但却无法影响到大局。

除此之外,柳山泰还派出联军中的精骑,以及那一只大明从南洋抽调来的热带雨林作战部队,去袭扰和断掉缅军的粮道。

为己方取胜争取更多的筹码!

随着联军的攻城重炮转运到位,决战的号角也是被敲响了。

而缅军这边也是迅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

大明光复五年,正月十九。

决战开始!

联军开始向着缅军在仁安羌城外的大营杀去。

步兵主力正面压上,骑兵在大军侧翼掠阵。

缅军也是派人出营,准备同联军交战。

双方之间的距离被不断的拉进,战事一触即发。

缅军那边虽然有坚城一座,但却是无法依靠,面对进逼的联军,缅军只能出营迎击。

归根结底是因为,联军的骑兵把缅军的粮道给切断了。

即使仁安羌城内有一定的存粮,也无法供应整整二十万人的所需。

这就是自古以来大城难守的原因所在!

动辄数十万军民,即使是再多的粮食,也是不够吃的。

一但被断了粮道,再坚固的城防只要围城久了,也迟早会告破。

说句实在的,若不是现在联军的攻城火炮抵达,联军准备发起进攻。

再等一段时间,缅军说不定就要为了打通粮道,而主动向联军进攻了。

……

缅甸国王莽白亲自登上一座高台,擂响了战鼓。

一阵阵战鼓的轰鸣声中,缅军出营同联军交战。

战端一起,双方的骑兵便开始交锋了。

一队队精骑在战场上来回交叉,冲刺,相互猎杀着。

但十分明显的是,联军这边的骑兵正在一点点的夺取战场的主动权。

数不清的联军精骑,正在迅速遮蔽战场,压制缅军骑兵的活动空间。

联军中的骑兵,不管是明军本部,还是关宁军,还是八旗兵,可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说起骑兵交战来,缅军中的骑兵只有被吊打的份,压根不会是联军骑兵的对手。

左轮手枪,以及双管的喷子,在骑兵交锋的战场上堪称是大杀器。

明军的骑兵装备,令无数人感到印象深刻,以及深深的羡慕。

不管是关宁军,还是八旗兵,都对明军的装备感到艳羡。

大明天子是真的舍得给军队砸钱啊!

与此同时,双方的炮火也是在开火轰鸣。

轰隆隆的炮击声中,战场上空一枚枚炮弹飞舞,向着敌人射去。

炮弹翻滚旋转,释放着动能,甚至能在人群中犁出一条条残肢断臂构成的血肉通道。

不管是联军,还是缅军,在对方的炮火面前,伤亡数字都是在迅速的增加。

只是,联军这边为了降低炮击中所面临的伤亡,步兵队列都排列的非常薄。

只有寥寥的三排!

完全就是最典型的排队枪毙所适用的步兵阵列。

而排队枪毙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步兵阵列,并非是不能多列几排。

而是因为如果阵列太厚的话,在实心炮弹面前就是活靶子了。

面对敌人的实心炮弹轰击,伤亡数字会大到无法想象。

但是,对面的缅军就不是这样的了。

或者说,现在的缅军虽然也开始用起了排队枪毙的战术,可其战术却还没有完全成型。

他们的阵列却依旧是冷兵器时代,那种传统的厚实大军阵。

动辄数十排人的哪种!

只是,缅军的阵列越是厚实,在炮击面前,其伤亡数字就越惊人。

这种在冷兵器时代非常好用的大方阵战术,在战争进入火器时代,火炮成为主导战争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之后,就该淘汰了。

否则的话,没有哪只军队能够扛得住火炮的轰击。

柳山泰看着己方步兵在缅军的炮击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