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5章(1 / 2)

加入书签

铁靴践踏大地,踩在石板路上,铿锵作响。

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头,一眼望不到边,赤色的甲衣耀眼且夺目。

在金色的朝阳的照耀下,显得庄严非常!

不少的南京百姓早早的便自发的出现在了南京街头,簇拥着圣驾看热闹。

随着圣驾缓缓行来,无数人跪倒在地,发出一声声山呼拜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圣驾缓缓行出了南京城,抵达了孝陵。

而此时的孝陵早已被禁卫师接手,进行了布防和警戒工作。

御驾在孝陵外停下,朱宏煜下了步撵。

孝陵是老朱同志的坟头,他肯定是不能坐着步撵进去的,最后这一段,需要他亲自走路才行。

在一群人的簇拥之下,朱宏煜带头往孝陵内走去。

走过神道,来到宝顶,朱宏煜命人摆开祭品,准备祭祀的工作。

等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朱宏煜大步走到一个蒲团前,跪了下来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便是上香祭拜。

从身旁太监捧着的托盘里取出一卷黄绸布,展开诵读起了黄绸布上的祭文。

“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祭文的开篇第一句,便是朱元璋当年的讨元檄文的开篇。

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不可为不明显!

“慨自满洲肆毒,混乱中国,而中国以六合之大,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妖胡虐焰燔苍穹,淫毒秽宸极,腥风播于四海,妖气惨于五胡,而中国之人,反低首下心,甘为臣仆,甚矣哉!中国之无人也!”

第二段,是朱宏煜摘抄的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所颁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夫春秋大九世之仇,小雅重宗邦之义,况以神明华胄,匍匐犬羊之下,盗憎主人,横逆交逼,此诚不可一朝居也……”

第三段,朱宏煜摘抄自辛亥革命时期国民政府颁布的讨满檄文。

“予本大明宗亲,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沔,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

吴三桂的新病

“至今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

最后,朱宏煜还是使用朱元璋的北伐檄文为结尾。

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没别的,就是北伐!

等到朱宏煜话音落下,并将黄稠投入火盆中。

火焰燃烧间,黄稠迅速化为灰烬!

一股风儿卷来,打着旋的将黄稠燃烧留下的残余物卷向了宝顶的方向……

下一个瞬间,北伐的呼声响彻整个孝陵内外。

“北伐!”

“北伐!”

“北伐!”

“……”

随着朱宏煜祭奠孝陵所用的祭文流出,传遍了整个江南。

进而,北伐的呼声响彻了天下。

不光是长江以南,甚至就连长江以北也是到处都是北伐的呼声。

几乎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大明北伐的顺利展开!

朱宏煜在完成一年一度的向老祖宗的汇报工作之后,便返回了南京城。

他没有着急即刻发兵北伐,而是传令给内阁和五军都督府,即刻开始筹备大军北伐所需的粮草,军械等。

等到开春,天气转暖之后才会正式动兵北上!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明军将士多是南人,怕适应不了北方冬日和初春寒冷的气候。

等到天气转暖之后再动兵北伐,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减少明军的非战斗减员。

随着朝廷着手准备北伐,越来越多的粮草军械,以及负责运输粮草的船只被从各处调集往南京集合。

……

关中,长安城!

如今的长安虽然不复前明时候的繁华,可随着大量的关宁军士兵,以及士兵家眷涌入,长安也是恢复了那么几分生气。

最起码,街道上,田野里能随时随地的见到行人了!

关中的情况,要比一片鬼蜮的西南诸省好很多。

去年一年,吴三桂在关中收到的税可不少。

关宁军在湖广之败后能够稳得住局面,除去明军没有渡河追击之外,和关中能提供的大批钱粮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要知道,关中在前明时期,可是为大明提供着全天下近两成的税赋的。

陕西可是实实在在的赋税大省!

只要一想到明末的民乱首先是从陕西开始的,就可以想象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