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0章(1 / 2)

加入书签

“我大清不应该为了一个吴三桂,而改变制定好的平叛大计!”

“”

索尼所说的,正是历史上清廷平定三藩时所用的战略。

先东南,后西南!

原因也正是因为索尼所说,东南富庶而西南穷困。

布木布泰闻言微微颔首,开口说道。

“只是,我大清是否要往关中和中原调度一部分兵马,防备吴三桂进犯?”

如果只是西南三省失落于吴三桂之手,布木布泰咬咬牙可以接受。

但若是吴三桂趁着大清主力在江南同明贼,耿逆交战,而趁机杀入关中和中原。

那布木布泰就有些不能接受了。

遏必隆站出来,跪下叩首之后开口说道。

“太皇太后,或许可以从山西和山东,分别调动一部分的兵马进入关中和中原,用以防备吴三桂。”

大清的党争

其实也就是山西兵进关中,山东兵进河南。

大概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

满清入关之后,大明费尽心力营造的九边防御体系被废除。

因为蒙古是满清的自己人,满清在北边兵没有敌人,他们不需要防备谁!

清廷在草原上的大敌准格尔部,是在西边。

九边防御体系没了存在的必要,自然会被废除。

所以,传统意义上靠近边地的山西,变成了内地。

满清收编的原山西九边精兵,自然可以被调到别的地方去。

山东也是差不多如此!

现在的山东并不直面任何的战争威胁,从山东调兵出来,也是不会有什么问题。

拆东墙,补西墙,听起来不好听!

但这不重要,有用就行!

布木布泰再次点头,表示了赞许。

紧接着,她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两广失陷的实在太快了,地方地主士绅对明贼的态度,令哀家担忧啊!”

随着两广的相继失陷,布木布泰忽然意识到,人心所向好像并非那么没用。

在大清的军力战局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什么人心所向,自然是无所谓的。

但当大清所面临的局面变成逆风局之后,人心所向,就是加快大清败落的无上利器。

虽然她不愿意承认,但在得人心这方面,大清较之大明确实差了很多。

不管是剃发易服,还是对地方的催逼税赋,大清的这些政策,都是在把人心往大明那边推。

布木布泰开口问计,就是想要一个挽回人心的方法。

苏克萨哈也站出来说道。

“我大清自有国情在,应当以八旗为根本!”

“那些汉人的地主士绅都是贱皮子,他们之所以还敢和明贼勾结,只是我大清杀的还不够多罢了!”

“杀多了,他们自然也就服了!”

苏克萨哈一张老脸上,充满了阴狠和桀骜。

如今的大清朝廷,还没有想通想要长久且稳固的统治天下,靠军队的武力是行不通的。

必须得和既得利益阶级勾结,给既得利益阶级分享权利才行!

嗯,不光是要分享权柄,还有利益!

历史上,满清是在三藩之乱后,才开始和汉族地主士绅深度勾结起来。

在此之前,满清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一直都是尖锐的民族矛盾。

更直白一点,那便是八旗利益集团,和原有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的矛盾!

至于说

不管是满清,还是汉族的地主士绅,都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

在这个时代,能清楚的认识到底层百姓究竟拥有着多么恐怖的力量的,只有朱宏煜一个。

索尼站出来反驳道。

“苏克萨哈,你何其短视?!”

“若没有那些地主士绅配合,我大清如何统御天下?怕是连治理地方的官员都找不到吧!”

苏克萨哈被怼的脸色一阵难看,但还是开口说道。

“我八旗儿郎如何不能做官,不能治理地方?!”

索尼毫不客气的说道。

“做个屁!”

“我八旗儿郎骑射不成问题,可有几个能读会写的?”

“有几个能握得住毛笔的?有几个懂得刑名税赋的?”

布木布泰开口打断道。

“索尼所言不错,可马上取天下,却不可马上治天下!”

“要说治理天下,还是得那些酸腐人!”

“所以,我大清得想办法,从明贼哪里争夺人心!”

一旁一直没说话的遏必隆开口说道。

“或许我大清可以在剃发易服这件事上,对地方的地主士绅让步”

满清得罪汉族地主士绅的政策,主要就是剃发易服和催逼税赋这两个。

其实字狱和圈地令,占房令也是。

但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