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3章(1 / 2)

加入书签

即便将来大秦不行了,辽东真有豪强崛起,攻入中原,席卷天下,杨峥觉得也不是不能接受,至少比亡在异族手上强一些。

亡国而不亡天下,不亡华夏之传承。

分封不是目的,而是对外扩张的手段。

即便杨峥把这些地区捏在手中,也无法有效治理,最终还是会被舍弃,回到异族手中。

慈禧是宁与外邦,不予家奴。

杨峥宁愿这些地区被士族豪强们据为己有。

做人不能太自私,治国也是一样,自己吃肉,也要让小弟喝汤。

什么都考虑好了,反而不利于子孙后代的成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汉朝正因为有强大的匈奴威慑,才会励精图治。

西晋一统天下,周围没有一个合格的对手,所以才会那么稀烂,它的灭亡,其实是内部矛盾的整体爆发,南匈奴、羯人、羌氐都是内部。

后世老美不是有句口头禅:没有对手,也要创造一个对手!

所以杨峥才会立夏国和渤海国,让中原王朝有竞争压力。

那种子孙后代一劳永逸的想法要不得,挑战和危机永远都在。

至于三韩,不是杨峥小看他们,这地方从古至今就没诞生过什么强大的势力,冷兵器时代,它们只有当孙子的命,嘴皮子比谁都硬,腰杆子比谁都软。

豪强们攻打三韩,简直是大人欺负小孩。

一千私军就能杀的五千三韩到处跑。

所为的城墙在豪强军面前跟猪栅栏差不多,连投石机都用不上,豪强可以直接爬上去……

不过,三韩也玩出了些花样。

培养了不少刺客,无差别偷袭,防不胜防。

最棘手的是女刺客,以侍寝为名,弄死了不少好色之徒。

不过这些手段都无法改变大局。

一部三国志,本质上就是豪强史……

袁绍是士族,曹操是豪强,孙坚是小豪强,却给大士族袁术卖命。

三国鼎立,也是在跟士族豪强打交道。

如果没有大秦横空出世,士族豪强会继续壮大。

在中原没有发展的机会,到了外域,简直是要上天。

才两个多月的功夫,豪强们就灭了弁韩,以辰韩王的名义,号召三韩人共伐最强大的马韩。

豪强们打出的口号也颇具迷惑性,声称是来拯救三韩百姓的,要还三韩一个太平盛世!

他们敢说,三韩人还真敢信……

豪强们也是读过圣贤书的,满嘴仁义道德,大义名分玩的贼溜,动辄开仓放粮,赈济当地百姓,吸引了一波好感,然后组建义从军攻城略地。

三韩的前身是辰韩国,辰韩的前身是卫氏朝鲜,卫氏的前身的箕子朝鲜。

文化上差异不大。

天朝上国的豪强,本身就有巨大的迷惑性。

马韩被带路党打的节节败退,眼看就要灭国。

不过,华夏豪强们的劣根性再一次暴露,兰陵萧氏与泰山羊氏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

琅琊诸葛氏和陈郡袁氏为了争抢马韩王,也是各自暗中使绊子……

原本戮力同心的大好局面一去不返。

让马韩喘了一口,向东逃窜,联合辰韩在东部大山之中聚集了近五万大军、十万百姓休养生息。

跟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一个德性。

不过话又说回来,豪强们这么不团结,也算是互相牵制了,杨峥也不用担心他们快速壮大。

“看来有人想养寇自重!”卫瓘一眼就看穿了豪强们的企图。

三韩灭了,朝廷的手必然会伸过来。

就这么不死不活,反而最符合豪强们的利益。

越是混乱,有些人便越是能浑水摸鱼。

反而没有战乱,有些事情就不能继续做下去了。

杨峥摇摇头,“真如此大胆?”

“陛下令他们自募乡勇,一旦三韩平定,他们就不能名正言顺的裹挟中原人口。”卫瓘洞若观火。

“原来如此!”

豪强们一头在三韩发财,一头在中原忽悠青壮,左右逢源。

当初让他们自募乡勇,是为了开拓辽东。

现在辽东已经收复,想去的人已经去了,这条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移民辽东,杨峥是愿意的,有利于占领更广阔的土地,但移民三韩则完全是浪费人口。

豪强们拖家带口,本身就不怎么缺人。

“此策废除,禁止私自招募乡勇!”杨峥也算是亡羊补牢。

还没想到怎么处理,吃了亏的豪族直接把官司打到杨峥面前。

“羊氏不讲武德,联合辰韩人给我们设埋伏,望陛下主持公道!”兰陵萧氏仿佛受气的小媳妇,满脸怨气。

羊氏是山东数一数二的大豪族,当年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