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0章(1 / 2)

加入书签

从任何方面来看,投降秦国都是最优解。

尤其是河东大战之后,秦国一统天下已经成为共识。

现在投了东吴,难道以后再投降一次?

“江东岂有我等容身之地乎?都督能见容于钟会否?他日秦军南下,陆抗、钟会必以我等为马前卒,我等死无葬身之地!”军司马徐胤拱手道。

此言立刻引起一片共鸣。

“西陵之战我等与陆抗仇深似海,岂能说降就降?”

“今日之事,乃皇帝负我,非我等负国家,都督何必再遵守洛阳诏令?”

“住口!”羊祜怒道。

堂中立即安静下来。

不过眼神中多有不忿之色。

司马炎的这份诏令,无疑是将襄阳晋军全都卖了。

这些被抛弃的人,岂能不怒火中烧?

“禀都督,江陵来信!”亲兵捧着一份缣帛进来。

这个时候陆抗来信,心思不言而喻。

羊祜接过,还未展开。

又有亲兵在堂外道:“禀都督,新野来信!”

堂中之人啧啧称奇。

不过这不是最后一封,两封信刚放在案几上,第三份信也来了。

“禀都督,建业来信!”

襄阳奇货可居,正可待价而沽。

如今形势,羊祜投东吴,即便秦军声势滔天,铁蹄也不可能直接踏过汉水,东吴的威胁尽去,即便将来秦军一统中原,想要攻破江东,也要费一番周折。

如果羊祜投秦,那么东吴的水军就没有多少优势。

因为大战会在江汉平原上爆发。

江汉平原正好让秦军铁骑冲锋。

羊祜先看了杜预来信,不动声色,再看陆抗来信,还是一言不发,最后才看建业钟会来信。

众将好奇心大起,“都督,三面如何说的?”

“尔等自己看吧。”羊祜挥了挥手。

众人抢着观看起来。

不过结果让他们有些失望。

三方都没有开出价码,只是嘘寒问暖,一句实质性的东西都没有。

这让众人全都疑惑起来。

“杜预、陆抗、钟会这是何意?”

羊祜并未回答,起身道:“诸位各司其职,不必多问,若有玩忽职守者,暗中投敌者,休怪军法无情。”

羊祜镇守荆襄以来,以德服人,即便抓住敌方士卒,也常常放归。

但这并不意味着羊祜没有威信。

什么时候严厉,什么时候宽松,羊祜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

“唯!”众人拱手。

退下之后,羊祜一人独坐,神情肃穆。

其实杜预说中了羊祜的软肋。

盛名之下,必为盛名所累。

羊祜最在意的就是名声。

在秦国四年,受杨峥厚待,死活不肯投降,最大的原因便是名声。

剩下的一小部分原因,则是对司马家有些许期待。

但很显然,司马炎令他失望了。

在他心中最高明的做法是,引而不发,坐观秦吴大战,拖延一两年,待中原恢复些实力,然后积极备战,坐收渔利,令一上将率重兵出洛阳,配合青徐大军,攻打宛城,与自己南北夹击,收复南阳。

秦吴大战,晋国有很多文章可以作,没必要这么着急的舍弃襄阳。

那是下下之策。

然而河东大战,洛阳君臣的志气已经被打没了。

或者说,他们从来就没有一统天下的志气,从未想过收复故土。

“天下大势,不可挡矣!”羊祜幽幽道。

骨气

望着满堂的珠光宝气和排成队的美女,杨峥忍不住一阵牙疼,“朕不是这个意思……”

“这些都是小民们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望陛下笑纳。”裴家主事人裴振涎着脸道。

魏晋之世,前冀州刺史裴徽依附司马氏后,裴家逐渐发扬光大,河东裴氏声名不在山东王氏之下,时称八裴八王。

在洛阳门荫入仕者不知凡几。

跟诸葛家一样,裴家也是三面下注,蜀、吴都有他们的枝叶。

不过,跟所有发达的士族一样,裴家的精英人物都迁入洛阳,最著名的便是晋国尚书令裴秀。

留在当地的都是一些二流人物。

“陛下神武盖世,恩德盖天,仁义千秋,天下指日可定,陛下能见我等,实乃我等之幸事。”郭家主事郭亮捋着一把花白的长须。

此人正是郭淮之弟。

堂中马屁声闻风而起。

听的杨峥一阵肉麻。

最惊恐的是弘农杨氏,他们全家都绑在司马家身上。

原以为士族会有些士人风范,要么傲娇,要么坚贞不屈,没想到一个个全都是软骨头,还不如身边收为亲兵的苟晞硬气。

杨峥大失所望,所谓的魏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