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8章(1 / 2)

加入书签

不多时,林森等亲卫前来战马。

杨峥连夜动身。

武功距离长安不远,快马也就一天的功夫。

城中忙作一团。

好不容易才从药材堆中找到皇甫谧。

“大王不必忧虑,并非是瘟疫,只是中毒症状,臣已找到诊治之法,令各地医馆、医舍熬制汤药即可。”皇甫谧两眼布满血丝,脸色苍白,嘴上说的轻松,可见整件事并非这么轻松。

秦国百废待兴,各地移民众多,生活习性迥异,卫生状况堪忧。

幸亏杨峥提前建了医馆体系,将大夫纳入官吏考评之中,秦国大夫数量持续增多。

“药材可充沛?”杨峥问道关键之处。

有药方,药材供应不上来也是白搭。

“臣不眠不休,两天两夜,创青牛饮,取田间地头之甘草、鼠曲草、荆芥等常见草药,饮之可下肚中虫热,三两日便可恢复。”杨峥想到的,皇甫谧早就想到了。

“如此甚好、甚好。”杨峥擦了擦冷汗。

看来还是吃蝗虫吃出来的。

“蝗虫幼时无毒,一旦长成,大规矩聚集,就会生出毒素,天越是燥热,毒素越是强烈。”皇甫谧解释道。

现在是六月,天气渐渐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不说其自带的虫毒,单是寄生虫就令人望而生畏。

蝗虫成长期跟庄稼一样,八九月正是其疯狂的时候。

“让各地官府督促百姓不得食用蝗虫。”杨峥取下令牌递给庞青。

“唯!”庞青接过,连忙上马返回长安。

“先生要多多保重身体。”杨峥关心道。

皇甫谧摇摇头,“臣无恙,这几年四时不正,多发疫气,百姓微有生机,臣岂敢懈怠?”

杨峥冲他恭敬的一拱手,“先生真乃国士也。”

无论多么大的灾祸,总有人在默默坚守,实心做事。

华夏历经劫难而不倒,大抵是因为有这些脊梁在。

皇甫谧淡淡道:“关中经历兵灾、旱灾、蝗灾、病灾,人心不倒,大王之功也,天灾终会有过去的一日,大秦也会有崛起的一日,大王亦不可懈怠。”

这话虽有说教成分,但听在杨峥尔内,犹如仙音。

“多难兴邦!孤岂会懈怠?”

秦国有这些人在,杨峥心安不少,从古至今没有什么灾祸是战胜不了的。

收获

合理应对之下,并没有多少人死在虫毒之上。

眼看着要秋收,蝗虫的数量被遏制下来。

百姓和官府都没有掉以轻心,全都扑在田间地头。

杨峥的骑兵也分散出去,焚烧河南地的枯草。

蝗灾从四月治到七月,几乎全民参与,若是再控制不了,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不断努力之下,冯飒、渭北的几个县受到影响,但渭南、扶风、陇右全都保住了。

一个意外的收获也随之而来,河南地一万多帐羌胡南下。

铁弗部、南匈奴、叁狼羌、白面胡,很多顽固死硬抗拒大秦的部落,在天灾面前也乖乖低头了,为了活下去,老老实实的入秦,顺便带来二十多万头牲畜。

春夏都如此难捱,到了冬天,就会是他们的死期,所以不得不南下。

蝗灾的规模也从冯翊扩散至河东、弘农。

对面一阵鸡飞狗跳,却无法广泛发动百姓。

豪强们自扫门前雪,只要蝗虫不往我家的田里飞,就跟我没关系。

蝗灾持续向南阳、河洛、中原之地漫延。

无数长成的庄稼受到波及。

纷纷抢收庄稼,从蝗虫嘴下夺食。

中原百姓承担的赋税本来就重,蝗虫啃食之下,基本就没有活路了。

“弘农、南阳有百姓冲击官府,乱民啸聚山林,反抗司马家苛捐杂税,士族豪强聚坞堡而守。”赵阿七禀报道。

“青州、豫州水灾之后,爆发瘟疫,百姓死伤颇重,流离失所数千家。”庞青捧着小本道。

杨峥心中总算平衡了一些,老天爷不能专门欺负老实人啊,也该一视同仁,给司马家和中原门阀增加点难度,“现在就该你们镇抚司、宣义司出手了,把中原百姓煽动起来!”

占田制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前几年百姓能占到一些田。

但士族豪强占的更多,百姓占个一百多亩也就到头了,多了也耕种不过来,然而士族豪强却是无底洞。

更贪得无厌,消化了几年,实力壮大,胃口膨胀起来,开始侵夺民田。

这场蝗灾只是提前将矛盾点燃了。

历史上司马家的关中之乱、秦凉之乱,差不多正是这几年。

杨峥不煽风点火,简直对不起老天爷。

“钱力、人力、物力,孤给你们最大的支持,兵器铠甲直接从府库中拿,不要跟晋军正面作战,而是占领山头,扩大根据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