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6章(1 / 2)

加入书签

“杨贼入汉中,骑兵无所用,来则必为都督所破!若入关中,长安固若金汤,累攻不下,则我军一支偏师可从陈仓北上,袭取萧关,断西贼粮道!都督妙计!”在王濬眼中,杨峥怎么挣扎都是个死。

如此火热的一个马屁,钟会却不为所动,“数年之间,杨兴云能从穷蔽之地崛起,席卷雍凉,岂是浪得虚名之辈?这一场大战之关键,还要看他如何出手,我军有阳安关在手,休整即可。”

拿下阳安关,钟会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剑阁雄险,又有姜维、张翼等蜀中名将,数万蜀军防守,钟会实在没必要去跟他们死磕。

而且魏军在汉中被堵了数月,也是人困马乏,再去攻打更险峻的剑阁,无异于自寻死路了。

不过该有的样子还是有的。

钟会令诸将轮番出兵,鼓噪而进,虚张声势,在剑阁之前修筑营垒,时而佯攻,时而固守。

蜀军多次出战,意图重夺阳安关,皆被魏军挡住。

汉中局势逐渐陷入对峙。

但这种对峙明显对魏军有利。

每过一天,汉中形势便恶劣一分。

而且近日不断有传言,司马昭将起倾国之兵,直奔长安而来。

蜀国以一州之力在汉中与整个中原对抗,时间越是拖的久,国内越是虚弱。

钟会暗地里跟蒋斌、王含等人不断书信往来。

一如既往的不提劝降之事,只谈南北见闻,前朝旧事。

又下令厚葬傅佥于定军山下,立碑亦彰显其忠义,收敛阳安关中阵亡的蜀军士卒。

蜀人军心士气皆为之夺,就连前线士卒的斗志也不断衰弱。

夺气

“蜀国气数已尽,此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杜预一身戎装,消瘦的身躯仿佛撑不起身上的明光甲。

“姜维算的准兵法,却唯独算不准人心。”杨峥唏嘘道。

敛兵聚谷没有错,以汉中为诱饵诱敌深入也没有错。

错就错在蜀国早已不是当年的蜀国,沉疴在身,虚不受补,姜维这一剂猛药,直接要了蜀国的命。

“倘若成都不降,元凯岂非孤军深入?”杨峥担心道。

能走到今天,杜预、鲁芝功劳最大。

“成都当然不会轻易投降,所以此战之关键还在君侯?”

“哦?”杨峥不解。

“钟会十余万大军入汉中,占领阳安关,蜀国大势已去,司马昭必起倾国之众而入关中,以继钟会之后,关中一战在所难免,君侯若能与司马昭分庭抗礼,则属下在成都便有足够的底气,若君侯不能拒司马昭,则成都必定死守!”杜预分析道。

道理很简单,实力决定一切。

蜀国的选择很多,可以投降凉州,也可以投降司马氏,还可以投降东吴。

凭什么投降自己?

凭的当然是谁的刀快,谁的刀狠!

这是一个战争实力决定一切的时代,政治是战争的延续。

打赢了什么都有,打不赢什么都没有。

所以杨峥有很大的机会,也有很大的挑战。

以前左右横跳,踩准时机,能混的风生水起,但现在不可能了。

天下就这么几家。

司马氏三代接力,已经稳住了中原。

这一战在所难免,杨峥退无可退。

“所以这是夺气之战?”杨峥神情严肃。

夺天下气运!

杜预点点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君侯若要争天下,便要在司马氏手中抢夺气运!”

到了如今的地步,即便自己不想争,围在自己身边的人也会推着向前去争。

更何况这些年杨峥的野心也在不断增长。

麾下带甲纵马之士十余万,士卒雄于天下,占领如此广袤的土地,若没有吞并天下的雄心,杨峥就是圣人了。

司马家也不过如此而已。

“天下大势,在此一举,君侯自有天命!”杜预拱手道。

“元凯错矣!有天命我也要争,没有天命,我也要去争!天下大势,皆在人为,岂能托于虚无缥缈之天命?”杨峥笑道,只要进入玩刀子层面,大家就都是一个档次。

别说什么中原实力雄厚,你打不赢我,实力再雄厚也是白搭。

这种事情在历史中已经出现过无数次。

大秦本西垂小国,却能并吞八荒、一统六合。

魏武起于中原四战之地,不过一郡之地而已,却能屡破强敌。

天命在人,而不在天。

杜预眼神一亮,笑道:“君侯果然非常人也,预自落窠臼之中!”

“蜀国之事,便尽数交于你手,但有不听号令者,皆可先斩后奏。”杨峥想了想,又把林森唤来,从亲卫中挑出一百猛士,“此去蜀中,成都可以不取,蜀国可以不要,但杜元凯不得有丝毫差池,即便舍弃性命,尔等也要护他周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