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9章(1 / 2)

加入书签

毕竟,其他藩王基本上都是他们的长辈,如果他们的封地都比人家多了,还贪得无厌,疯狂兼并土地,那就有点过分了,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土地没人家多,才会如此疯狂,如此理直气壮。

这会儿,陕西、山西、河南几乎到处都是藩王,比如西安府的秦王、太原府的晋王、开封府的周王、大同府的代王、彰德府的赵王、汝宁府的崇王、汉中府的瑞王等等,而这三省的良田大部分都被这些藩王给兼并了。

也就是说,这三省的老百姓手里根本就没什么土地,所以遭遇天灾之后,造反最厉害的就是这三地,没办法,活不下去了啊,唯有造反!

藩王兼并了如此多的土地,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造反靖难成功之后就收了他们手里的土地,分给老百姓吗?

这是不可能的,就算他当了皇帝都不可能!

崇祯已经够疯狂了,都不敢打这些藩王的主意,为什么?

因为这与最根本的礼法不符啊!

你连自己的宗亲都不放过,你还有人性吗?

没人性你还有资格当皇帝吗?

这年头,不讲礼法可不行,就算是皇帝,也得讲礼法。

所以,崇祯不能这么做,他同样不能这么做。

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貌似就是让李自成和张献忠上!

不破不立,得让李自成和张献忠破了,他才有立的基础!

也就是说,他不能再往北了,甚至,有藩王的地方他都不能去,他必须让李自成和张献忠去,只有让李自成和张献忠解决大部分藩王,大明才有涅槃重生的希望!

想通了这一点,朱器圾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陕西、山西、河南是藩王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遭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其他地方,灾情还没汝州严重呢。

也就是说,只要将这三地让给李自成和张献忠,其他地方完全可以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兴修水利,解决老百姓没饭吃的问题。

这样一来,他手里的粮食就比较的充裕了。

就好比这汝州,一开始他也就投入了不到十万石的粮食,紧接着,通过打土豪抄没的粮食足以保证老百姓几个月的消耗了,而兴修水利之后的汝州虽说栽种稻谷还有点难度,栽种小麦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这种情况下,他消耗的粮食就没有预估的那么多了。

按汝州的情况,前期他只需投入几万石粮食,然后打土豪,分田地,然后推广红薯和土豆,兴修水利,几个月之后,打土豪抄没的粮食消耗完了,红薯和土豆基本上也出来了,他再提供点粮食赈济一下,同时鼓励老百姓继续载种小麦,老百姓基本上就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这样算下来,他准备的粮食救活上千万人都不成问题,他自然不必再扣扣索索。

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赶紧兴修水利,让老百姓能种出红薯、土豆和小麦来。

所以,他才命人备上大量的白米饭和馒头,甚至连土豆炖兔子肉都拿出来了,让帮忙修渠的青壮吃个饱。

吃饱了,才有干劲啊!

挖坑

北汝河岸,一个巨大的窝棚下面,朱器圾和宋应星等人正拿着炭笔围在一个长条桌两边,不停的讨论着。

长条桌上已经铺满了画出来的草图,不过,朱器圾和宋应星貌似还都不是很满意。

他们讨论的重点是怎么让蒸汽机发挥最大的功效。

要知道,一台蒸汽机可不便宜,锅炉和蒸汽管道连带加工费用,算下来最少也得上百两,而且,他们还得考虑产量问题。

这会儿蒸汽机虽然早已实现量产,产量却并不高,像车轮舸用的蒸汽机,一个月的产量也就一百套左右,而光是汝州境内的北汝河就长达三百多里,算上河两岸,那就是六百多里。

如果不把蒸汽机的最大功效发挥出来,那得准备多少套蒸汽机呢?

可能六百套都不够!

而汝州还只是个小地方,人口也就二三十万,如果这么个小地方都要六七百套蒸汽机,其他地方得准备多少?

那数量,简直不敢想象。

所以,必须尽量发挥蒸汽机的最大功效,以减少蒸汽机的数量。

两人商议了半天,还是决定,采用双排水车,也就是一个蒸汽机带动两个水车,一边一个,两边各开一条引水渠。

这样一来,一台蒸汽机基本能解决单边两里范围内的灌溉问题,汝州境内有个三百套蒸汽机就差不多够了,而且,蒸汽机的结构基本不用改。

因为车轮舸就是两个水轮啊,曲柄、齿轮、连接杆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只要在水车的轱辘里加工一个跟水轮一样的接口槽便成。

蒸汽机的功效利用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试制大型水车了,为此,朱器圾还专门让人装了个锯床。

这种脚踩式的水车加工难度倒不大,原来没有锯床的时候人都能做出来,有了锯床,加工起来自然更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