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6章(1 / 2)

加入书签

黄昏不可能不知道这些道理。

那么他为什么还是有两极世界的蓝图?

朱棣有些茫然了。

他觉得,有必要和黄昏开诚布公的谈一下,作为姐夫、大舅子,如果黄昏幡然醒悟迷途知返,朱棣愿意给黄昏留一条活路。

解散蚍蜉义从,交出时代集团关于军工方面的分公司,做一个富而不贵的人,那么君臣之间的最后一战,我留你一命。

……

……

翌日,虽是夏季,太阳还没升起来,应天城就醒了。

醒得最早的恰好是大明最有权势的那一批人,因为要开大朝会,大家都得早起,然后去奉天殿外等着——准时进场。

你总不能让陛下去等你臣子稀稀落落的进殿吧。

住得远的官员,四点过就得起床洗漱之类的,然后点着灯笼,在城里形成一道道火龙,向着皇宫蜿蜒而去。

这是以前的光景。

现在没了。

官老爷嘛,可不想受苦,既然已经是不夜之城,那么提前一点将路上的灯打开,也是可以的,而且现在有了三轮车,大家去皇宫的时间大幅度缩短。

所以那古老的一幕已经不复存在。

黄昏几乎是闭着眼麻木的洗漱,绯春给他穿衣服时,黄昏昏昏欲倒,没办法,夜里太激情了,两夫妻一年没见面,很多心里话只能通过身体语言来多姿态的表达。

有一说一,男女之间那点事,当有深厚感情时,这种享受是普通的云雨无法比拟的。

何况徐妙锦这些年保养得当。

本身又是大明第一美人儿,黄昏乐不思蜀也是情理中事。

被绯春喊醒时,黄昏刚从徐妙锦身上翻下来不久,就木偶一般被绯春操控着洗漱换衣。

要去参加大朝会。

临出主院前,又洗了把冷水脸,这才清醒了许多,来到照壁时,发现吴溥已经穿好了朝服等候多时,两叔侄并肩而出。

大门外,一辆豪华三轮车已经等着了。

吴溥如今是内阁首辅,也加封了内阁大学士,目前来看,还没有让他外出担任布政司使的迹象,倒是在吏部那边,权兼了一个主事的职责。

黄昏打了个呵欠,问道:“叔父,与弼呢?”

又几年了,吴与弼应该早就完成了全国调研的事情,早该回到翰林院和国子监那边,准备推广教育改革了才对。

吴溥笑道:“与弼这段时日在苏州那边,按照陛下的意思,好像教育改革同时在苏州、杭州两个城市试点推动,一个月前,与弼运了一批他在你指导下编撰的那个字典,要在官学和私塾推广,这事难度很大,基本上是推翻以往的识字方法。”

吴溥看过新字典。

其实也是一种注音法,但又有一套崭新的体系,那些字符吴溥倒是能接受,可对于全国其他各地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崭新的注音体系,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接受的。

反对的声音很大。

所以教育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难的。

因为牵扯到那些书香世家的利益了,而这些书香世界又有不少族人在朝中为官,在民间有声望,他们要是反对,没有强势的官府政策,教育改革就是个空口号。

而朱棣也不太愿意得罪江南士族。

所以让吴与弼在苏州和杭州试行。

倭寇之患

黄昏点点头,“等几日,等我忙过了,我到苏州去找一下他,关于教育改革的事情和他详谈一下,在这之后,我会有点忙。”

教育改革基本上要靠吴与弼一个人撑大梁了。

女真还没打下。

朝鲜还没请归。

日本倭寇还在逍遥。

我还不能休息。

吴溥笑了笑,“既然是你笃定的事情,想必是有益于国家和未来,与弼此生能把这一件事做完做好,便是功德无限了。”

黄昏哈哈一笑,“就凭那个字典,必将名垂青史。”

吴溥乐了,“你俩哪来的自信!”

黄昏耸耸肩。

吴溥忽然收敛神色道:“今天大朝会,你要小心着些,你这些年参加大朝会的次数屈指可数,可能不太适应,奉天殿大朝会,各有算盘,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都有可能背后捅你两刀,尤其是你刚才金帐汗国回来,我估摸着今天会有人因为蚍蜉义从的事情弹劾你。”

黄昏道:“我有心理准备,不过我不认为今天会爆发矛盾,就算要爆发,也要确定陛下不给我封国公之后。”

吴溥刚收敛的神色一下就松懈了,乐呵呵的,“哟,国公。”

黄昏也浑身舒爽。

国公啊……

有明一朝,这是臣子最高荣益了。

吴溥忽然伸手,在黄昏胳膊上拽了拽,“这个别弄歪了,陛下心情不好,最近好些臣子都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被陛下骂了个狗血淋头。”

黄昏看着胳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