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4章(1 / 2)

加入书签

朱棣笑了,“这个简单。”

一张圣旨的事情。

黄昏松了口气,“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不复杂,接下来咱们就坐等亦力把里内讧,然后开春之后出兵的理由也有了,路线堪舆图二殿下也是有的,平定亦力把里,不会比北伐瓦剌更难。”

顿了一下,“如此运筹帷幄,不该有功么,陛下?”

朱棣:“……”

脸长了啊,老子刚把你贬为庶人,你现在就来要官,真当老子是个朝令夕改的昏君么,不知道天子金口玉言?

官是可以给你的。

但现在不能给。

要不然没法真正麻痹亦力把里那边。

于是咳嗽一声,“此事你和老二都有功劳,封赏之事再说,嗯,开春之后再说。”

马六甲海峡!

黄昏一番操作猛如虎,朱棣龙颜大悦。

朱高煦见状,也不好说什么。

尽管黄昏的东山再起是他不愿意看见的,不过黄昏这个说辞下,自己也摘了责任,等局势稳定亦力把里无路可退的时候,自己也能重新封王。

算是双赢。

于是也就没再去给黄昏下绊子了。

只是暗暗叹气。

自己何苦来哉,闹了这么大一圈,先是双输然后双赢,结果徒然给黄昏做了嫁衣——不过朱高煦还有一点希望。

他觉得西征亦力把里父皇肯定会启用他。

那么作为主帅,打不打下亦力把里,还不是尽在他掌控之中?

赤斤蒙古卫的事情刚说完,王景弘来了。

带着一卷画册。

黄昏精神一振:再次名扬青史的机会到了。

待王景弘行礼之后,朱棣示意免礼,看了一眼朱高煦,就欲让他推下去,黄昏心里却忽然一动:没有永远的敌人。

如果能说服朱高煦,他还是很有用的。

如果说不服,那以后找机会杀了便是。

现在的黄昏,已将而立,早已没了当年的圣母,当年之所以是圣母,是因为生活在新中国,接受的和平教育。

但在大明他见过了太多生死。

也曾沙场舞剑。

哪还会再有那优柔的圣母心。

于是立即道:“陛下,让二殿下留下吧,我相信他也对王大监这一次远航的成果很有兴趣。”

朱棣略一思索,“好。”

朱高煦一脸莫名其妙,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黄昏竟然给自己说话。

为什么?

王景弘上一次出海到底有什么成果,值得黄昏和父皇如此重视——不就是赚钱么,这些年黄昏和父皇赚的钱少了?

有鬼!

这里面肯定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那必须得留下来。

于是默不作声的承了黄昏的这个情。

王景弘出海归来已有多日,关于出海赚钱的事情,早已经给朱棣汇报过,也早就做了帐,一笔笔数目让人瞠目结舌的金银珠宝珍珠玛瑙早就进了朱棣的私人腰包。

关于这事,朱棣已经麻木了。

反正每次出海都要赚,而且是大赚特赚——朱棣其实已经在考虑,要找个合适的机会重开海禁,用海外贸易让大明变得更有钱,把大明的丝绸和瓷器卖得更远。

不过今日宣召王景弘,是因为他手上的那一卷画册。

这幅画册,朱棣其实很矛盾。

一方面,他内心深处从本能的感到拒绝。

但另一方面,他又知道这幅画册的出现或许将让永乐两字,真正的有成为媲美秦始皇三个字的可能——不是画册本身,而是这个画册之后大明将要做的事情,一旦成功,千古第一帝的位置,大概就得自己和秦始皇并肩而立。

朱棣有自知之明。

古往今来多少帝,不论你功绩如何,都难以媲美秦始皇。

统一六国,不难。

这件事秦始皇是站在秦国历任国王的肩膀上。

但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仅是这一个政策,就足以碾压一切君王,正因为有这一个策略,才有这偌大的大中国。

否则这片神州,将会因为文字和数量体系的不一样,成为西域那样的一盘散沙。

朱棣起身,从王景弘手中拿过那卷画册,来到一旁的长桌上,将画册放在上面,然后坐在旁边的软塌上,看向黄昏,“王景弘这一次出海,是按照你的意思,分成了两支舰队,一直北上,一直南下,尽量走直线,历时很久,沿途经过诸多风浪,损失也很大,沉船五六艘,牺牲将士一千有余,才有了这一幅画卷,画卷我已经看了,你和老二也看看吧。”

黄昏和朱高煦走过去。

将那卷画册缓缓摊开。

这不是简单的海路图。

而是根据以往的万国堪舆图,加上郑和多次出海,以及王景弘这一次出海,汇总所有资料绘制出来的一副大地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