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2章(1 / 2)

加入书签

而这个钱,狗儿赚过,康宁赚过,马鎏也赚过。

当然,现在都没赚了。

可以赚但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具体操作流程其实简单:死刑犯的家人带上大量钱财,趁着问斩的名单还没呈递到朱棣御书桌前,通过人脉关系接触康宁、马鎏这种有权势有地位的内侍,然后做一个心照不宣的交易。

当刑部那边递交上死刑名单时,朱棣作为天子,肯定不会挨着每个都去审核一遍,实际上经过刑部和大理寺审核,朱棣只需要在死刑犯的名单上打钩。

但每一次呈递上来的名单人数极多,朱棣也不会一次性全部杀完,所以只会勾选一部分,这就给了狗儿、康宁和马鎏操作空间。

在朱棣开始勾选名单之前,一大叠宣纸上的名单是由他们来整理的。

在这个环节上,他们就可以把给钱了的死刑犯的名单放到最后面,朱棣从前面勾选名字,勾得差不多了,后面就有可能略过。

等下一次勾选死刑名单,继续如此操作。

如此循环,有的死刑犯可以多活十多年。

当然,如果运气背还是被朱棣勾了,康宁他们也会退钱——这是康宁等人有底线,明朝中后期的内侍可是不退钱的。

这种情况在朱棣朝内有,到了四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时期达到了巅峰,有的死刑犯通过这种方式,在大明的牢狱了吃了二三十年的免费饭。

现在大明疆域辽阔,中南半岛和漠北那边的刑案通过各提刑按察使司送递到应天,每一次都能在桌子上堆成小山。

这还只是刑案而已。

加上其他水利、农桑、官道、医疗、教育、金融等民生政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朱棣就算是有分身术,也不可能处置得完。

万幸有内阁。

不过就算有内阁,事情还是太多,所以最近一段时日,内阁那边也在叫苦连天,每一次大小朝会,内阁首辅胡俨都要在朱棣面前叫苦,说没人啊……

朱棣每次都装聋作哑。

他没办法解决。

是真的没人,科举开的够多了,可以说是整个历史上最疯狂的科举,北伐瓦剌大局将定之前,朱棣还恩科了一目,取了几十个进士送到瓦剌去。

要不然哪来的臣子?

所以黄昏说的没错,朱棣确实是有那么“一点”忙,所以朱棣有时候都觉得,要不是先弄了个内阁出来,自己都已经累死了。

扯远了。

朱棣思绪收回来,双手往怀里一抄,看着两人,“说吧,赤斤蒙古卫那边,你们各自是个什么样的想法,如果不能让朕满意,今后所有的外扩战争,你俩都别想染指分毫。”

这话很要命。

朱高煦虽然也想争夺皇位,但他骨子里是个将军,让他一辈子都不上沙场,这比杀了他还难受,而黄昏的宏大蓝图,也需要他去插手外扩战争,所以不让黄昏去掺和,也几乎斩断了他的伟大理想。

朱高煦立即道:“陛下,是黄昏为了他一己私欲,故意帅军从关西七卫回国,其实他大可以走嘉峪关入境的,却偏偏选择了哈密卫那边更复杂更危险的地势,明显就是故意营造这个局面来公报私仇!”

黄昏却不急不缓,“是的陛下,微臣是故意营造的这个局面。”

朱高煦愕然。

他这就承认了?

不怕死?

朱棣也莫名其妙,“你故意要和朕的皇子在沙场上你死我活?”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赤斤蒙古卫未战击溃,你是要正儿八经的在沙场上再杀掉朕的二儿子?

朱棣脸色阴沉了下来。

乾清殿中骤然杀意如织。

黄昏点头,又摇头,“要和二殿下在沙场上一决雌雄是故意的,但决生死是不会的,甚至于也不会有士卒伤亡,原本只是一场作秀而已,陛下应该是能看出来的,不曾想二殿下配合得极其完美,所以连陛下也没看透端倪。”

配合?

朱高煦一脸黑线,老子未战击溃是配合你?

咦。

这个说辞貌似不错,可以让自己留一点面子。

朱棣紧绷的脸略有松软。

隐然间觉得黄昏意有所指,再仔细一想,便得出了结论:黄昏这是在给老二台阶下,毕竟未战击溃这个事情以后被定下来记录史书的话,老二在历史上就会留下笑柄。

问道:“所以你擅自带兵到关西七卫,以及前期布局,让范闲悄然去亦力把里密会异密忽歹达,都是有战略意图的?”

黄昏心里暗暗好笑,答道:“咦,陛下难道不知道?”

又看向朱高煦,一脸疑惑,“二殿下难道不是看出了卑职——草民的这个意图,才在赤斤蒙古卫配合草民演了这一出好戏么?”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朱棣和朱高煦两爷子眼神尴尬。

朱棣还好,黄昏到关西七卫的时候他懵逼了一阵,不过当时想的是也许黄昏没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