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9章(1 / 2)

加入书签

是运动战的巅峰。

须知只有三万人,却要面对装备高了几个层级的四十万大军的层层追击阻截,关键是敌军主将也不是庸手,在这样的情况下,韩信来都得臣服。

那绝对是沙场之上最为巅峰的一次指挥,堪称神之一手,而且它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也是从古至今不曾有过的。

想到这里,黄昏看向雄霸,“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口袋,让马哈木放弃游击和我们决战,这样才能在今年解决掉瓦剌。”

不能在瓦剌这边耽误。

自己已经奔三了,伟大的宏图刚刚起步,如果在瓦剌这边耽误个三四年,那后面很多事情都要因此受到影响。

雄霸没有回答,对黄昏笑了笑,又看了看太孙朱瞻基。

雄霸很清楚他的作用。

他不是来瓦剌拿战功的,他来这边,一方面是确保给大明妖臣和大明太孙擦屁股,他的存在就是把这两人的短处给补起来。

另一方面,他的存在也是对军心的稳定。

太孙年幼,难以服众。

黄昏的军事能力是个渣渣,这已经是大明朝野所有人的共识。

所以需要一个他这样的副帅压阵。

也只有他来。

因为大明本土将领来的话,容易喧宾夺主,这样会导致大明天子朱棣扶持太孙朱瞻基的目的成为泡影——他作为吴哥人,就算有什么军功,大明的臣子和百姓也会本能的将之放到太孙和黄昏的头上。

对此,雄霸没有怨言。

朱棣知道我的功劳就行,黄昏和朱瞻基能领我这份情就行。

只要能打到这个目的,麾下三万士卒就算打光了也不要紧。

这就是雄霸。

一个为达目的可以牺牲一切的枭雄。

黄昏秒懂雄霸的意思,也看向朱瞻基,“太孙殿下,你觉得怎么应该怎么设置个陷阱,才会让马哈木上当主动放弃游击?”

朱瞻基其实是有点懵的。

如果是正史上的朱瞻基,这个时候已经跟着朱棣北伐了一两次,具有很强的军事眼光,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连朱棣都只北伐了一次,他朱瞻基更没机会。

迄今为止,朱瞻基就在长平那边担任过布政司右使,在长平都司给柳升打了一年的下手。

有个锤子的军事水平。

所以朱瞻基很谦逊,道:“只要能打下瓦剌,黄帅怎么说就行,我肯定全力支持你。”

他还是很清醒。

只要这一次打下瓦剌,有如此大的军功,自己的太孙位置将更加稳定——其实朱瞻基也担心,父亲的身体不好,万一成了大伯那样的,自己要想像朱允炆一样上位,就得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

关键是二叔朱高煦带来的压力太大。

一如当年的朱允炆面对他四叔朱棣。

所以朱瞻基在来瓦剌之前,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抱紧黄昏和雄霸这两根大腿。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黄昏微微颔首,看向雄霸,“你认为马哈木会在怎样的情况下放弃游击而发动全面攻击,和我们来一场大决战?”

雄霸想了想,“三种情况。”

黄昏眼睛一亮:“第一种情况,我们设局,让他和瓦剌大军钻入我们的陷阱之中,他不得不拼尽全力一战。”

雄霸笑道:“第二种情况,草原这边的天气、地利都对我大军不力,而马哈木看见了在这种不利环境下,全力出击扭转整个局势的可能性!”

黄昏也笑了,“第三种情况,关内朝堂动荡,导致边军军心不定。”

雄霸大笑不止。

不错。

忽然间发现这位妖臣并非是渣渣,他只是实际指挥的能力不行而已,但他的军事眼光,尤其是对人心的拿捏还是很准。

一个有眼光的主帅,一个谦逊的太孙,再配合自己这个有能力的副帅。

北伐瓦剌大事可期。

笑罢,雄霸道:“关内肯定不会有问题,那么就只有第一二种可能。”

有了雄霸的配合,黄昏倏然间有了指点江山飞扬文字的感觉了,完全忽视了一旁的太孙,灵思如泉涌,不许不缓的道:“其实在从顺天来关外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想,鞑靼和兀良哈的例子在前,瓦剌的普通牧民真的还愿意和大明对着干?跟着我大明吃香喝辣的它不美吗,虽然我没想出答案,但我大明古人有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论怎样,我大明在鞑靼和兀良哈区域取得了民心,所以要想一击击溃马哈木,可以利用这个有利因素。”

雄霸有些意外,“可延平王马儿哈咱和顺平王失捏干已经组织了兵力,和咱们的大军汇合了,又如何利用鞑靼和兀良哈的民心?”

现在北伐大军是一支混成部队。

有吴哥三万大军,全是步卒,没办法,吴哥刚经历过战乱,不可能有太多的骑军——早被大明神机营给打崩了。

有延平和顺平两座布政司在马儿哈咱和失捏干的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