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4章(1 / 2)

加入书签

她不小了。

三十如狼似虎的年纪,又久旱近年,说不想那是假的。

这是刻在人骨子里的生物本能。

所以很多时候你以为那些单纯女神,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她在私下里是何等的放浪形骸,情到深处亦是浪妇。

大明的发展如火如荼。

黄昏的日子忙中有闲,忙是真忙。

时代商行要去黄化,而且还不能因此降低自己对时代商行的掌控力,是个很复杂的事情,需要规划股份制,同时还需要得到朱棣的保证。

而朱棣对时代商行的保证,也是对整个商业的保证。

到时候商人的地位会逐步攀升。

医疗改革司那边,黄昏抽空去了几次,查漏补缺,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医疗改革效果极好,人口暴增快,各地的公立医院也在陆续建立,几十年之后,大明将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医疗系。

货币改革司那边,黄昏基本上不用去了。

倒是军器院,黄昏去的最频繁。

这个没办法,火器的发展任重道远,现在的三眼火铳还没有领先这个世界一百年的资本,需要再研发更先进的火器。

比如……步枪。

步枪在精准度、射程、杀伤力上面,那绝非火铳能够比拟的。

同时舰载火炮也要研发。

东郊试验田那边,成果显著,从占城带回来的水稻,已经度过适应性培育期,下一步就是要逐步推广,从而更进一步的解决人口暴增带来的粮食危机。

所以黄昏是真的忙。

为了大明的工业化进程,他几乎风险了他的一切。

不过闲也是真闲。

反正白天公事,晚上忙私事。

女人太多也麻烦。

不患寡而患不均,刚回来几天,得慰劳妻子徐妙锦吧,然后是正妻宝庆公主,然后是平妻徐家四妹和娑秋娜,然后是小妾绯春、以及从朝鲜归来的权侑莉。

再然后……西域妖姬要回西域了,你这个当男人的得提前喂饱她们吧。

这个量就很大了。

反正到得后来,黄昏分外怀念单身的日子了——再美好的东西,天天没日没夜,其实也腻味,很容易麻木,会进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圣人模式。

当然,这事吧,过几天又会想。

所以当年泷泽萝拉出道后才会有那么一句话:撸前舔如狗,撸完嫌人丑。

叔父黄观出于种种考虑,今年没有回应天,而吴溥和吴李氏也自顾不暇——张红桥和吴李氏之间的婆媳矛盾有点凶。

吴与弼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所以这段时日也基本上在国子监不回来了。

吴溥愁得没法,可也没办法解决。

他都没法,黄昏更没辙。

清官难断家务事。

不过倒是有一个好消息,教育改革还是有一定功效,而吴与弼也多次上书太子,希望推广他编写出来的那本字典。

太子没敢批准。

这等大事,他可不敢擅自做主。

朱棣回应天知晓此事后,宣召吴与弼长谈了一场,也没什么动静,等黄昏回来,朱棣才就此事将他和吴与弼宣召到乾清殿,商讨大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先不急着推广字典。

毕竟这是一个崭新的汉字系统。

需要更加完善。

这个事还是交给了吴与弼,按照黄昏的预估,吴与弼这辈子都会花费在教育改革和字典推广上——妥妥的名垂青史的教育大家。

永乐十四年的春节如期而来。

四海朝贡。

整个应天,繁华之象前所未有。

不过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漠北三巨头,除了被征服的鞑靼和兀良哈区域,实力最强面积最宽广的瓦剌,没有表示,瓦剌首领马哈木更是死鸭子嘴硬。

坚决不称臣。

甚至还写了国书过来,大骂大明是穷兵黩武,迟早作茧自缚。

马哈木也无奈,他想活命就只有力扛到底。

但这就属于找死了。

所以永乐十四年上元节后的第一个大朝会,朱棣就将这封国书丢在众臣面前,淡然说了句:“瓦剌马哈木安敢欺我大明,诸位卿家以为何?”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

老子要打瓦剌,你们最好是看清楚情况再说话。

大明外扩,从无一败。

是以现在大明的臣子很有些傲气,加上大明经济也能支撑外扩战争,有的是底气,不过臣子们还没说话,代表吴哥来大明朝贡的大将军雄霸第一个跳了出来,说愿意为大明天子分忧解难,率领吴哥大军去征讨马哈木。

这是雄霸或者说是吴哥的摩诃黛维在纳投名状。

连雄霸都表态愿意去打瓦剌,后续的事情基本上没什么争论。

出兵,北伐!

打瓦剌!

帝国坟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