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4章(1 / 2)

加入书签

顿了一下,“做好全力渡江的准备!”

房陵和曾庆隆立即领命而去。

皆有些热血沸腾。

男儿仗剑在沙场,何不念想立功青名扬。

三十多万打八十万。

正面硬撼。

如果打赢了,狗儿青史留名是必然的,他曾庆隆和房陵也一样能悬名在这一段史书之中,何况有神机营,没有打不赢的可能。

狗儿转身,看着不远处在的三人。

缓缓过去。

不敢装大,在那黑衣老和尚面前行礼,“少师,大军准备渡江战事了,不知道您有什么吩咐。”

姚广孝微微一笑,“你做主便是。”

又对身旁的于谦和刘宁然道:“你俩要准备忙碌起来了,从战事开始,狗儿大监每每打下一座城镇,你俩就要让相应的官员入主其中,负责好战后的事情,并且也要考验你俩之前制定出来的战后治政措施是否合理,无论怎样,你俩必须做到狗儿大监在前征战,后方无一民乱。”

这是个巨大的考验。

如果完成了这个任务,于谦和刘宁然两人,回到朝内,就是尚书之才。

若是完不成……

那就证明大家都看错了人。

于谦和刘宁然同时弯腰,“不敢辜负陛下和姚少师的期望。”

李景隆接到应天圣旨后,交趾国内黎族一手营造出来的叛乱,一夜之间忽然销声匿迹,更让人意外的是,叛军忽然之间就换上了原安南国的盔甲,挂上了大明军旗,人数更是倍增,达到了三万人,跟随在李景隆的大军后面,从交趾和澜沧过接境的地方,强势渡关!

李景隆很厚道。

他没有让交趾的本土部队去当炮灰。

而是让他的儿郎去攻城拔寨,然后让交趾本土部队在后面捡汤喝,可交趾本土部队的将领也有傲气,打了几场仗后,深深的被大明李景隆的胸怀折服。

于是主动请缨,要当一路前锋。

李景隆准了。

于是左线兵线约莫近七八万人左右,开始向澜沧过挺进,在装备和战力的优势下,所接触的战事,几乎没有失败。

全部大胜。

一路平推。

这给澜沧江那边的四国联军给予了巨大的压力,也让狗儿的渡江战事更轻松。

同样的还有八百大甸那边。

出乎四国联军意外的是,八百大甸那边不仅有沐晟的云南军马,以及徐辉祖驻守在八百大甸的大明军队,竟然也有先前“农民起义”的叛军。

叛军摇身一变,也挂大明军旗,配合着沐晟和徐辉祖一路平推。

平推。

还是平推。

所有战事,四国联军几乎没有抵挡之力,哪怕左右两线根本没有神机营,四国联军也抵挡不住李景隆、徐辉祖和沐晟。

这一刻,世界才知道一件事:

李景隆不是将门犬子。

他是战神一般的将军。

一路兵锋所过之处,四国联军哪怕有着兵力优势,也土崩瓦解如土鸡瓦狗!

大战无常

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不论是在大明,还是在中南半岛,都会有庸才,相应的,也会有人杰,毕竟大明和中南半岛还没有出现跨时代的鸿沟。

那么中南半岛的将领中,便会有人应运而生,抵挡大明雄师。

清末的时候,清政府被帝国主义打得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死去活来,然而就算在这样的局势下,清政府也出了左宗棠、李鸿章、邓世昌、聂士成、董福祥、冯子材、张之洞、林则徐……等一众人杰。

那百年黑暗岁月抹不去甲午海战里邓世昌的以死换死。

后人也忘不了左公抬棺赴伊犁。

随着大明雄师的屡战屡胜,中南半岛四国联军之中,也涌现了颇多的壮举,其中便有占城国一无名小将,其所在编制被李景隆的骑军冲散之后,收拢残兵约莫一千八百人,面对李景隆骑军的收割冲锋,这位小将率领一千八百的残兵,无惧的面对骑军冲锋,悍然赴死。

无一逃亡。

无一投降。

李景隆一路兵锋所过之处,只管杀不管埋,把这些事情丢给后面进驻城池的文官,但这一次,李景隆亲自率领儿郎,挖了一千八百多座坟,用树木立了一千八百个无名墓碑。

以大明军队礼节,埋葬了这一千八百的占城士卒。

英雄重英雄。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无论哪个国家,都有愿为寸土山河而宁死不退者,也有宁可玉碎不为苟全者,当然,也有才敏思慧者,不可能让大明真的百战百胜。

随着李景隆和沐晟、徐辉祖出兵澜沧,狗儿顺利渡江之后,澜沧王国栋政权从万象向南撤退,最先抵达万象的是徐辉祖和沐晟部。

沐晟更快一点,他的兵力率先抵达万象城下。

而此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