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7章(1 / 2)

加入书签

哪怕太子驾崩之后,继位的如果是朱瞻基的话——这皇孙像极了自己,黄昏更没有机会东山再起,所以朱棣此刻已经不想杀黄昏。

一个有钱的黄昏和一个有钱有权的黄昏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若是杀了黄昏,那又不一样了。

会让天下臣子寒心。

毕竟这小子有功于大明。

为何以铁血著称的朱棣会在今夜如此仁慈的想法?

因为纪纲才死,朱棣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感触,也有片刻的柔软。

但只是片刻而已。

一旦过了今夜,等朱棣恢复正常,他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

许久,朱棣才微微地对身旁的康宁说道:“你说黄昏会不会怨恨我,在这一次纪纲的叛乱当中,我只顾着保护皇城,却没有提前布置兵力保护臣子。”

康宁笑道:“陛下,黄大官人不会的,他知道您才是咱大明的主心骨。”

李谦咳嗽一声,“陛下,有个事情微臣不敢隐瞒。”

朱棣哦了一声,“什么事?”

李谦轻声说道:“微臣赶到黄昏府邸的时候,纪纲率领着五百余叛兵正在围攻,而拱卫黄府的有七八十号江湖草莽以及黄昏西院的十二个妖姬,但是在此之外还有一批人。”

朱棣眉头一皱,“是蚍蜉义从?”

李谦点头,“正是。”

朱棣有些愕然,这小子终究还是将蚍蜉义从用作他的私人保护力量了,道:“这个事情在朕的预料之中,不过朕倒是有些奇怪,纪纲去围攻黄府的人中,如果没想错的话,先前应该有两三百人,加上之后的五百人,那么接近一千人,黄昏就这么一百多人,他是怎么抵抵挡下纪纲的进攻的?”

李谦想了想,“先前抵挡两百叛军,有江湖草莽几十人,加上西域十二妖姬,应该是能够做到的,毕竟占据地利,但是之后的五百余人因为有蚍蜉义从的支援,所以……”

李谦说到这里,有些迟疑。

朱棣若有所失,“你继续说。”

李谦只好继续说道:“其实就算没有微臣赶过去支援,黄府也能够抵抗纪纲的五百叛军,甚至有机会反杀纪纲,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这五十蚍蜉义从人手持有火铳,而且都是三眼火铳,甚至每个人配备三支,区区五十人的蚍蜉义从已经足以抵挡五百叛军。”

朱棣突然站起来,脸色非常难看。

李谦却继续说道:“不过当时在黄昏院子里听见有人说蚍蜉义从本来是遵守黄昏的命令,死守时代银行的金库,但是蚍蜉义从率军的两人……好像叫赵芳生和苟布,据说这两人之前是南镇抚司的缇骑,他二人听说黄府也在被叛军围攻,于是放弃了金库擅自去保护黄昏。”

朱棣缓缓坐下,“你确定是这样。”

李谦点头,“当时奴婢没有听见这句话,但手下人是这样汇报的,想来应该是真的,如果蚍蜉义从真的是黄昏用作私人力量,那么早就应该出现在黄府,而不是等到纪纲溃败之后才去支援。”

朱棣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还好,这小子心里还算有点数,但不管蚍蜉义从的立场如何,这一支私人武装力量竟然人手配有三眼火铳,而且还是一人三支,这个事情就不可轻视。

这一百五十只三眼火铳是从什么地方到黄昏手中的?

如果是军器院,那么就要彻查军器院,官员是如何失职或者被贿赂的,怎么能让火器流入私人手中,如果是神机营那么就要彻查黄昏,毕竟黄昏之前在神机营担任过中军指挥。

不过这都是后事。

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迅速让京畿回复安静,于是对李谦说:“你去传朕旨意,责令五军都督府全力在京城搜查叛军溃败士卒,确保全城居民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并核查一下在此次叛乱有多少朝堂臣子伤亡。”

李谦问道:“陛下,对于叛军应该如何处置。”

朱棣不假思索,“按照朕先前的旨意,对锦衣卫内参加叛乱的该杀就杀,绝不姑息,若是有人愿意投降也可以接受,但纪纲悄然汇聚培养出来的其他死士,命令大军不得不接受投降,见则诛之。”

朱棣咳嗽一声,“明日大朝会前,朕要整个京畿再无叛军兵锋带来的人心惶惶!”

李谦点头,“奴婢这便去通知五军都督府。”

东厂提督,厂公的荣耀之路

一夜动荡不安,随着京城城门大开,驻扎在城外的京营各卫进入城内,展开大势搜捕,在最初的动荡之后,天亮之前,纪纲叛军之中的锦衣卫人员几乎全部投降。

而继刚豢养的死士和江湖莽数上千人因为在最初的投降之后没有被接受反而被屠戮,剩下的人便破罐子破摔。

一些权贵商贾人家被这些亡命之徒烧杀劫掠。

损失的钱财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无数的小娘子和黄花闺女遭受毒手,一时间人心惶惶,幸亏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都督同知以及都督佥事的率领将士,上下一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