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9章(1 / 2)

加入书签

永乐八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年份。

先说云南,沐晟率领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推了八百大甸,俘虏了八百大甸的国王,半歼该国精锐力量,其后,大军常驻,大明朝堂派出一堆人去接掌地方政务。

官员不够怎么办?

从地方抽调。

但还是不够,在应天兼国理政的朱高炽一狠心,永乐八年的科举扩大规模,一二三甲的进士,总共录取了五百多人,全部放到地方上去,没有经验的先当副手,让有经验的当正职,甚至于一二甲的大才人士,连翰林院都没机会呆,就去各地的布政司,先练手半年,然后一部分去往交趾,替换在交趾工作几年有经验的官员,然后这一批官员则调去八百大甸。

一时之间,大明官场欣欣向荣。

而在沐晟大军接掌八百大甸的实权后,以黄昏的时代商行为首,大明的商行如蜂拥入八百大甸,很快形成了强大的优势,掌握了八百大甸不少行业的命脉,形成垄断经营。

没办法,这是大明的优势。

而同时,朱高炽又派了国子监的官员去往八百大甸,按照交趾的经验,在八百大甸大兴学堂,推广汉文化,并实行减免赋税轻徭役等休民养息政策。

一些列操作下来,八百大甸国内的反抗情绪平息不少。

八百大甸成为下一个交趾,只是时间问题。

而大明境内,民意之团聚,世所罕见,读书人的诗会之间,慷概激昂大义陈词得最多的便是陈汤的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

当然,改了一下。

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之!

当下大明有这个底气。

因为全线大胜的不仅有云南沐晟拿下八百大甸,还有漠北那边陛下的亲征,大明雄师神兵天降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虽然大明多了个穿越者黄昏,虽然黄昏让大明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但朱棣还是那个朱棣,依然是那个马背上的千古一帝。

率领十一万五千大军出关,很快找到了马哈木的主力大军。

马哈木竟然选择了硬撼一场。

然后他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拥有神机营的朱棣,是不可战胜的,以前也许有机会,但自从神机营出现,就再不会有机会了!

马哈木大败。

他做梦也没想到,三万神机营被困在兀良哈那边,朱棣出关的时候,身边竟然还有一万五千人的神机营!

大明到底多有钱,怎么越打仗神机营越多?

竟然这么快就又组建了一万五千人火铳部队!

马哈木实在想不通朱棣哪里的钱和资源。

想不通是一回事,失败是注定的。

遗憾的是,这一次没有一个军神徐辉祖来配合朱棣。

朱棣没能形成包围圈。

所以打败马哈木后,朱棣率领大军从鞑靼区域追逐马哈木,一直追到了瓦剌区域的最深处的亚梅什湖,也就是西伯利亚区域了,因为即将入冬,朱棣才撤兵。

追了这么远,马哈木真的很弱?

当然不是。

这就不得不提大明新近崛起但声名并不显赫的军神徐辉祖。

在得知朱棣率军出关后,徐辉祖就敏锐的察觉到,朱棣的战略目标不会是弱小无辜的兀良哈,而是横跳得最欢的瓦剌马哈木。

于是他和丘福两人率军从兀良哈深处杀了回来。

先是解决了几股欲盖弥彰没打旗号的草原铁骑——本雅失里想搞事,又怕失败了被大明惦记,所以想了这么一个“妙招”。

不过徐辉祖没空理他,让丘福率军重新回到捕鱼儿海的漠北总府,他则带上充足的方便面,急速行军,以掎角之势拱卫在朱棣后面。

这样一来,马哈木根本不敢停。

只能逃。

不断的逃。

因为一停下来,四万五千的神机营,足以将他的所有精锐歼灭殆尽。

不得不说,徐辉祖这一着棋走得让朱棣龙心大悦。

而纵马草原,杀得瓦剌马哈木如惊弓之鸟,尽情享受了沙场风光的朱棣,又再一次感受到了黄昏给大明带来的利益。

朱棣有了错觉:

朕的大明,已经天下无敌了……无敌了……敌了……了……

大明铁骑,请战!

大明真的无敌了?

来到草原的黄昏看得极其清楚,还没到时候,至少现在的漠北还是顽疾,虽然鞑靼已经快要彻底跪了,不过瓦剌和兀良哈还有生存空间。

需要一点风骚操作来压榨他们的生存空间。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

黄昏不会接受马哈木的投降!

马哈木必须为漠北总府那数十名官员血债血偿,如此才能平息我大明人心恨意。

不过黄昏当下还有个重要事情:叔父黄观!

黄观是漠北总府府事,马哈木率领大军将漠北总府荡平之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