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9章(1 / 2)

加入书签

一众人哈哈大笑。

还山河陆沉。

真当你们是神仙么。

倒也是没人说什么,男人嘛,喝了点酒不就认为天老爷第一我第二?

当有这种豪情!

黄昏却倏然心中一动,“你们该不会是约定决战紫禁城之巅吧?”

唐青山讪笑,“哪敢。”

一众人又会心大笑。

黄昏暗暗可惜,还以为可以目睹一场小说里才有的江湖侠情,感情是自己想多了。

短暂的沉默。

众人还没找到回头,在这短暂的沉默间便有些尴尬。

徐妙锦身为主妇,立即起身道:“今夜月圆,不若我来弹一曲,娑秋娜月下舞一曲?”

西域女子能歌善舞。

娑秋娜起身,笑靥如花,“好。”

于是黄昏努嘴,示意许吟去帮锦姐姐搬一长长条椅出来,再去书房把悬挂的古筝拿过来,待一切摆好之后,黄昏起身拉了一下筝弦,忽然想起一个桥段来。

忍不住乐道:“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徐妙锦翻了个白眼,“你会?”

还知音,你还想要几个?

黄昏秒怂,“不会?”

众人见状又是哈哈大笑,实锤了,我们这位黄昏大官人,确实有那么一点点惧内,不过这是雅事,黄昏的惧内,众人并不认为他胆小耙耳朵。

而是因为深爱徐妙锦。

徐妙锦在指尖上绑上指套,坐在古筝前,笑问黄观和吴溥,“两位叔父想听什么曲儿?”

吴溥笑道:“既然要觅知音,当然是高山流水。”

黄观笑而不语。

他是真开心。

这段日子因为高贤宁走后,他就搬回了黄府,对自家这侄儿媳妇是一万个满意,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关键是胸怀气度极大,娑秋娜的事情那么大,换一般人稍微强势一点的妻子,都会闹得鸡犬不宁,她却安静的接受了。

这一点,黄观是站在侄儿那边的。

男人三妻四妾并无不妥。

何况这个娑秋娜身份特殊,有她作为侄儿的平妻,对仕途应该是有裨益的。

徐妙锦看向娑秋娜。

娑秋娜已经站在庭院中央,笑着颔首,“夫人请起调。”

徐妙锦指尖一拨,一串清脆悦耳的声音顺势而起,大珠小珠落玉盘恍若天籁,听得众人身上起了一层的鸡皮疙瘩。

韵律渐起,当当当的敲在人心间。

又见娑秋娜轻柔起舞,衣衫飘舞如霓虹,长发飘摆,月光洒落其身,端的是美轮美奂。

一曲既了,掌声雷动。

黄观触景生情,其身抚须吟道:“珠玉点霜白,彩蝶挂东斑。”(注2)

珠玉是指古筝声,宛若珠玉一般清脆玉儿,霜白则指月色,点霜白,是说古筝声如珠玉一般,在月色之中点缀芳华。

彩蝶是说身穿彩裙的娑秋娜,东斑,是因为娑秋娜在众人的东方位置的树荫下,月光洒落的斑影之中。

这两句是写实诗。

不得不说,确实大才,信手拈来便是佳句。

————

注2:原创,作者君大才啊,原创诗词即兴而来,竟是如此佳句,当浮一大白!

大明好风光(中)

吴溥虽然科举名次不如黄观靠前,也不是什么状元之才,但也算是才华之人,闻言本想静待下句,却见黄观笑看着他,“德润兄,接一句?”

和诗和诗,合者为诗。

这才是文人雅兴。

吴溥哈哈一笑,起身,抚须望月,想了半晌,相处出来一句:“月间观瑶台,紫气摇天籁。”

终究不如黄观,想出来的这两句还算很工整,也压住了韵脚,但总是给人一种浮夸做作的感觉在里面,没有黄观那两句的无迹可寻之感。

这就是差距。

毕竟三元状元,岂是浪得虚名。

这也是两句写实的,不过加了浪漫主义在里面,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想象力。

吴溥说完看向书香世家出身的于彦良。

于彦良惴惴不安,压力极大。

他就是个半灌水,如果此刻让侄儿于谦来,当是毫无压力,不过他这个当叔父的,拿刀还行,和诗么……有点为难人。

想了想,起身笑说献丑,然后沉吟了许久许久,才憋出一句:“岁有十二圆,月下故乡怀。”

也还行。

工整就不说了,但也有抒情在里面。

就于彦良的水平来说,已是超常发挥。

于彦良看向许吟。

许吟摆手。

你们这些文人的酸鼻子事情我就不掺和了,看个热闹便可。

于是众人看向黄昏。

黄昏顿感压力。

穿越之后,自己可没怎么读过书,就是背了下《集韵》和《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