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2章(1 / 2)

加入书签

陆续有人前来。

应天城各大城门的消息源源不断的汇聚过来,梅殷在知晓所有城门驻防兵力的消息后,错愕了很久,又思忖了很久,轻声叹道:“果然是燕王啊。”

按照事前兵力推断,清凉门那边的空虚是假的,为的就是吸引梅殷从清凉门入城。

走清凉门到国子监附近,只有一条大路适合行军,那条大路靠近清凉山和鸡笼山,也是应天城内最偏僻的地方之一,坊子甚少,和当初朱棣应天的金川门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少路宽。

适合决战。

那条大路就是双方狭路相逢的战场。

朱棣是本意是要在那条狭路上,和梅殷分高下,也决生死。

这很符合朱棣的沙场性情。

大开大阖。

梅殷思忖良久,抬头,对郑永、方玉山、林元三人道:“不走清凉门,从重兵驻防的正阳门入城,那边看似重兵防守,实则不会有兵力!”

郑永不假,“为何?”

梅殷笑道:“很简单的道理,正阳门靠近紫禁城的洪武门,按照常理推断,我们要起事,肯定是从正阳门最近,但朱棣会想不到?”

方玉山点头,“所以正常情况下,朱棣一定会在正阳门留下天子亲卫军中的精锐。”

羽林卫、金乌卫都可能在正阳门。

梅殷笑道:“不错,但是朱棣也一定会想到,我会猜到他在正阳门留下兵力,所以他肯定以为,我会走清凉门,所以他才会在清凉门留下驻防空虚的假象,设下陷阱。”

林元笑道:“那么我们就走正阳门。”

梅殷点头。

只是忽然间灵犀一动,自己能想到的事,朱棣想不到?

会不会他也反其道而行之。

清凉门那边确实是真的兵力空虚呢?

犹豫了下,倏然抬起头,“不,我们不走正阳门,走清凉门!”

郑永眼睛一亮,“朱棣肯定也会如此料想,他知道国公你会猜到他在清凉门留下陷阱,我们就会走正阳门,所以清凉门其实是真的空虚,他的重兵应该是在正阳门。”

这是个套娃。

无穷无尽,就看谁被套进去。

梅殷点头,“不错!”

翻身上马。

郑永、方玉山、林元等三名卫所镇抚亦同时上马,四人面对着十余名高级将领和上万列阵士卒,冬天的风吹动旌旗猎猎。

刀光剑影在暖日下分外寒冷。

这一幕,让人热血沸腾。

梅殷舔了舔嘴唇,腰间佩剑出鞘,锵的一声敲在剑鞘上,将士卒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声道:“太祖驾崩,立建文正统,历四年,家国兴亡,万民康和。燕王居北平,素来狼子野心,趁罅反兵谋事,苍天无眼,竟使竖子成事,然其登基为帝,重用佞臣纪纲之流,大肆屠戮建文旧臣,致使京畿乃至全国各地血流成河,人人自危,太平盛世荡然无存,今又重用神棍黄昏,惑乱朝政不说,竟还妖惑后宫,以男色得宠于皇后,其人今日成婚,皇后宠溺之甚,无视纲常伦理,竟拿国库之银才为其装潢新房,皇后失德,则天必将灾祸,然朱棣知之,竟乐意许之,今日还去黄昏府邸参加婚宴,实乃我大明万民之戕祸之源也,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梅殷虽为驸马,却也不忍见大明社稷在此等妖臣危害下,民失其家,商失其财,士失其德,兵失其饷,大明失心,则天下蒙尘。”

顿了一下。

知道这些话文绉绉的,也就是以后供史书记载得好听,真要煽动士卒的情绪,还是得白话文,于是更大声音的吼道:“一句话,奸臣乱国,我等共诛之。”

舌绽春雷,“尔等皆是我大明好儿郎,值此今日良机,请随我梅殷一起,去往京畿,以手中三尺宝剑,清君侧,诛妖后,还天下清明,还大明正统!”

这两段话就比较好理解了。

不过很俗套。

但是有用啊!

大家一听,哟,清君侧,哪还有什么可说的?

况且这段时日应天城关于对黄昏的风言风语可不少,区区一个束发青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从白丁到了从四品的南镇抚司镇抚使,这不是奸臣是什么。

又娶了皇后的妹妹徐妙锦。

这么一看,勾搭上皇后的可能性很大嘛,娶徐妙锦肯定是为了皇后遮掩她和黄昏之间不可告人的秘密,又方便和黄昏幽会。

要不然他黄昏能又当官又经商?

不科学嘛。

再说了,没人是傻子,大家都知道,清君侧要是成功了,可就一生富贵荣华,别人驸马梅殷那么大的身家都敢去,说明这事是正义的,成功了的话,天子没准还得奖赏他,咱们不是也跟着有奖赏了?

退一万步,咱们这一万多人,跑进应天城里,清君侧不成功的话,不过是换防调到其他地方而已,被降罪的是上面的那些领导嘛。

利大于弊。

何况在梅殷动员之后,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