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6章(1 / 2)

加入书签

所以说,人呐,看命。

如果黄昏是个穷光蛋,那么这一结婚,立即变成富豪。

不过黄昏本身就有钱。

所以这些东西都是锦上添花。

徐杨氏细细说了嫁妆,又笑眯眯的将清单递给徐妙锦,说,“二妹,你看看这清单,是你大兄和皇后亲自拟下来的,若是你有不满意的,尽管给嫂子说,嫂子去找他们闹去,总不能寒酸了我家妹子,女人出嫁么,就这么一次,一定得风风光光的。”

徐杨氏没什么能力,否则之前操持徐家也轮不到徐妙锦。

但徐杨氏是个懂得感恩的女子。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徐杨氏其实已经在等死,她心中清楚丈夫和朱棣之间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没想到,才一年多时间,竟然守得云开见日出。

丈夫解除圈禁了。

而且看这架势,将来未尝不会被朱棣重用。

这一切都是拜小姑子的未来夫婿所赐。

所以这一次徐妙锦出嫁,将徐府本就不算“丰殷”的家底给搬了个半空,徐杨氏不仅没有一点怨言,还觉得陪嫁物品太单薄了。

徐妙锦握着嫂子的手,笑说不用看了,就这么着罢。

我就是最大的嫁妆呢。

就算一件嫁妆不出,黄昏做梦也得笑醒。

正说话间,徐辉祖一脸便秘的出现在门口,说:“二妹,你那未来夫君让许吟送来了迎亲书,我给你拿过来了。”

徐妙锦不解,“这迎亲书不是大兄看的么。”

按照惯例,迎亲书是送给女方的父母长辈,才好根据男方安排的时间准备送亲的事情。

徐辉祖扶额,“这货不按常理出牌。”

迎亲书竟然是写给徐妙锦的。

徐妙锦也是一脸头疼,却也忍不住笑了,“他傻。”

笑容恬淡而幸福。

徐辉祖夫妻看着二妹的笑容,心里也是高兴。

这就是二妹想要的爱情的模样吧……

素来不喜说话,像个寒冰人儿的徐家小妹,似是被婚庆喜气感染,挣脱徐妙锦的手,一溜烟跑过去,拿起徐辉祖手上的迎亲书,“二姐二姐,我来给你念,看姐夫写的什么呀。”

徐妙锦阻止不及,却听徐家小妹念了出来。

锦姐姐台览:

徐家妙锦,温婉贤姝,文静绝俗,清秀高雅,天生丽质,实乃人中之凤,能与我意洽情投,赤绳牢牵,实乃天作之合——

徐家小妹的脸色忽然也变得怪异起来。

和徐辉祖一样。

徐妙锦就知道这封迎亲书有问题。

上前拿过迎亲书一看,顿时哭笑不得。

黄昏下面就是:“写出上面这三十四个字,我已熬到半夜,头发都掉了一大堆,我承认,我写不下去了。说人话吧,曾经在我读书时候,最喜欢的便是宋人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安庆向家渡码头第一次见姐姐,我回眸刹那的瞬间,脑海里便浮现出这一句词。后来发生的事情太多,就不一一细说,但教姐姐知道一点,我之心意只一句:今生不写钗头凤,不念红酥手,不饮黄藤酒。我之余生,将为姐姐打造一座城,一座属于你我的城。”

“恰逢吉日,我将于140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来徐府迎娶姐姐过门。”

“还有一句,我很想念你。”

婚前二三事

这……

这叫个什么迎亲书啊。

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往今来,大概不会有第二个人这么写迎亲书了。

不过徐妙锦心里暖的很。

钗头凤、红酥手和黄藤酒,都是出自陆游的词,暗指黄昏绝不会让他和徐妙锦的婚姻,重蹈陆游和唐婉的凄凉覆辙。

心里呻吟了一声。

黄昏,我之余生,亦不写钗头凤。

唐婉亦有一首钗风头,开篇第一句便是“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恰有“黄昏”两字。

徐辉祖看三妹神态,知道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反而让三妹越发欢喜。

无奈的很。

怎的女子都喜欢这样的男子。

循规蹈矩的反而难得佳人心。

没好气的道:“三妹,你看怎么着,要着人过去问问么,他们什么时候抵达徐府,迎亲的嘉宾又有多少人,这迎亲书里可都没有,咱们不好准备啊。”

迎亲书的作用是什么?

是告诉女方,我们有多少人来迎亲,大概什么时候抵达,让女方早做准备。

黄昏这蠢货,就知道不知廉耻的表白。

却把最重要的事情省去了。

字倒是写得不错,不提神韵,铁钩银划锋芒毕露,很能唬人,乍然看去,彷如大家墨宝,实际上是鹅毛笔的硬笔书法。

徐妙锦莞尔,“问问吧。”

徐杨氏犹豫着说,“要不再等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