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9章(1 / 2)

加入书签

沈熙礼吃了一惊,“尹庆不是已经出使西洋了吗?”

黄昏摇头,“别问,听我的就行。”

沈熙礼懂了。

沉吟半晌,“这可是个不比全国布局的战略意义小的举动,你放心,就算商行资金周转再艰难,我也要在国家的舰队下西洋之前,给咱们商行弄至少一艘商船,并且要满载货物。”

有舰队保护,根本不用担心海盗。

若是一起出使西洋,必将赚得盆钵满盈。

黄昏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要不然费心费力促成郑和下西洋干嘛?

家国大义不提,自己也要赚钱的……

嗯了声,“全权交给你。”

起身,“这些日子你会很累,等全国布局结束,等下西洋的事情告一段落,你就轻松了,到时候我会聘请更多的商贾天才来辅佐你。”

沈熙礼神采飞扬。

这才是他这一生存在的意义,累一点如何?

千百年后,世人不会只记得沈熙礼的祖上沈万三是元末第一富贾,人们也会说,大明王朝的沈熙礼,是个不弱于商祖范蠡的绝代人物。

临走之前,黄昏对沈熙礼说了句婚礼赶早。

沈熙礼笑说恭喜恭喜。

又去了一趟钟山。

本以为只是呆一会,哪知这一去,竟然在工坊里呆了一整天,如今的工坊——应该说叫工厂了,规模极大。

占地百亩,仅是各种工人,就有数百。

老李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负责生产工艺,而他自己牢牢掌控着材料配方,总领全局,要不然哪能供应各大店铺的货物。

无色玻璃已经被老刘实验了出来。

当然,花费巨大。

仅是用作实验的原材料,老李拿出来账本粗略一算,花费了上千两白银。

倒也还好。

无色玻璃已经通过时代商行卖了不少出去。

只是还没开始盈利。

毕竟这玩意儿现在算奢侈品,买得起的都是富贵人家,利润大而销量小,要想盈利,大概还要等一两年,待市场发酵成功。

黄昏多了个心思,觉得可以用自己那座废弃庄园的装修来给无色玻璃打下广告,反正结婚是要大肆宴请的,到时候应天城的那些富贵老爷们看见自己那座庄园,还不惊艳成狗。

又和老李商讨了沐浴露、润肤水的高端品牌。

其实就一个套路:换包装。

之前的包装,要么是用精美瓷瓶,要么是用琉璃瓶。

都不算高大上。

黄昏的意思,是要制作出各种色彩的小玻璃瓶,如后世兰蔻用的那种精美瓶子——这就有点卖瓶子的意思了。

不过有钱人可不在乎这一点。

所以关于如何制作这个彩色玻璃瓶的事情,黄昏和老李研究了一下午。

最终还是黄昏出了工艺原料的配方。

至于各种材料的占比以及工艺流程的改进,都要老李去实验。

不仅仅是配比的问题。

还涉及到退火等工艺。

这又是个耗钱耗时的事情,不过两人清楚,这东西一旦弄出来了,绝对是暴利,而且有助于产品的长远发展。

所以必须弄。

黄昏当起了甩手掌柜,索性全数交给老李——又多了个心思。

下西洋的时候,得让沈熙礼聘请一点西洋工艺人回来。

至此。

有负责销售、业务推广的时代商行,有负责产品研发、生产的工厂。

黄昏的商业帝国堪堪有了雏形。

暴风雨

奉天殿大朝会上。

朱棣身着绣“十二纹章”的黄色通天冠服,大马金刀坐在奉天殿中,目光俯视着殿内众臣,在殿门之外,臣子两分,一直绵延到奉天殿外的大广场之中。

陆续有臣子上奏。

朱棣一一回复,其实大多要事,早就和六部尚书等人商议妥当后,再到大朝会宣布而已。

原本以为今日没甚大事。

准备退朝之际,御史顾佐出列,“臣有奏。”

朱棣笑了,“顾卿有何事?”

顾佐孤傲清正,在督察院那边基本不和同僚凑堆子,如今这“顾独坐”的雅号连朱棣也听闻了。

顾佐朗声道:“应天府衙昨日出售了一座废弃庄园,此庄园价值上万,但府尹向宝却以低到令人发指的两千两的价格,出售给了南镇抚司镇抚使黄昏,此事大有猫腻,恳请陛下下令详查。”

此言一出,群臣沸腾。

大家都是当官的,赚钱的门道彼此门清,但你一座价值上万的庄园,竟只卖了两千两白银,也太心狠手辣了点。

这当中吃了多少回扣?

站在朝班中的纪纲心头暗爽,顾佐哪知道这些消息,还不是自己着人巧妙的告诉他的。

这种事,借顾佐这种人比自己弹劾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