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章(1 / 2)

加入书签

生面孔?

几乎是同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角落里的黄昏身上。

说起生面孔,他最合适啊。

虽然近来在应天城大出风头,不过天下这么大,出了应天城,谁还知道你黄昏算个老几,他若是出京去查证,绝对不会打草惊蛇。

在道衍说需要声名不彰的生面孔时,黄昏理智的选择了埋头。

假装看不见众人的目光。

开玩笑。

钦差是拉轰,但这是要到外地出差,大明没有飞机、动车和高铁,一些地方又落后偏僻,别老子还没走到目的地,就挂路上了。

这种可能性很大。

靖难之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不乏散兵游勇拉帮结派之后占山为王,乱着呢。

老子的后宫都还没见影子,现在还是处子之身。

死了不划算的嘛。

不去,坚决不去,风险太高,和收益不成正比。

谁爱去谁去。

朱棣暗暗好笑,他哪能不知道黄昏的心思,但由不得他,确实没有比黄昏更适合的钦差人选了,咳嗽一声,“黄爱卿?”

黄昏抬起头,“微臣旧伤在身,不宜远行。”

众皆无语。

你那伤早就好了,找理由能走心一点不。

朱棣倒确实心软了。

看向道衍。

道衍又摇头,意思是非他不可。

朱棣只得拿出永乐大帝该有的铁血风范,不容置疑的道:“就此钦定,黄昏即日钦差,众位卿家没事就退了吧,老和尚、黄昏留下。”

丘福、马三保、纪纲行却礼出门。

朱高炽两兄弟忽视一眼,彼此看不顺眼,不过对黄昏去钦差一事,两人都很满意,只要不是对方的人,谁去都行。

朱高燧最后离开,途径黄昏身畔时,满身酒气的朱高燧轻轻拍了拍黄昏肩头,笑眯眯的说了句黄百户仅靠一区区香皂就走上人生巅峰了,真是让人羡慕啊。

说完扬长而去。

黄昏倏然转身,目视朱高燧远去的身影。

浑身冰凉。

“人生巅峰”四个字,像一座山落在黄昏的心湖里,震撼起万丈浪涛,让他在一瞬之间想到了一种可能:大明只有自己一个穿越者么?

在大明朝很少有人说这四个字,朱高燧却这么说了。

难道他是穿越者?

如果朱高燧是穿越者,拥有皇子身份,确实有改变历史的资格和能力,那么靖难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需要重新斟酌。

幕后黑手不是梅殷,极有可能是朱高燧。

朱高燧是穿越者吗?

应该是多疑了。

因为这四个字的时代印记很淡,就算是在大明王朝偶尔有人说出来也很正常,如果朱高燧在人生巅峰后加个“迎娶白富美”,那就比较好判定。

但黄昏多了个心思。

从今以后行事必须谨慎,如果大明真还存在其他穿越者,那么因为香皂、沐浴露等事情,自己已经暴露身份。

但愿是自己多虑了。

朱棣发现了黄昏的异状,问道:“你和老三认识?”

黄昏摇头,“第一次见。”

朱棣点头,没作他想——根据线报,老三从没和黄昏接触,就是老大和老二被自己敲打之后,也再无接触黄昏的迹象。

道:“你可有疑问?”

黄昏脱口而出:“有!”

朱棣颔首,“你问,朕知无不答。”

黄昏整理了一番思绪,问道:“陛下,究竟是谁传回来的消息,说建文帝现身了,又在哪里现身,这个消息确凿可靠么?”

后世对建文帝行踪的推测,大抵分成两派:有人推测建文帝出家为僧,躲在大明某个墙角旮旯里,还有一种说辞是建文帝出海了。

所以才有胡濙寻仙道张三丰和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朱棣道:“是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纪纲上报于朕后,便召你等进宫商议,消息来源于福建兴化府的锦衣卫卫所。”

黄昏:“福建?”

心里猛然一个咯噔,我擦了,难道建文帝真的被锦衣卫找到了?

后世有个发现,说福建宁德那边有朱允炆的坟茔。

虽然没经考证,但确实有这种说辞。

现在锦衣卫在福建那边发现朱允炆的行踪,岂非侧面印证了——到了此刻,黄昏也不确定被发现的朱允炆是真是假了。

来了精神。

如果能亲眼目睹这千古历史谜题的揭开,出个差还是能接受。

况且出差很爽啊。

代天巡狩,多拉轰的头衔!

拿着公费旅游的同时,还能摆钦差威风,地方官懂事的没准还会各种讨好,接风洗尘要不要找美女陪酒、陪吃……甚至陪睡?

那必须的嘛!

所以黄昏一直很羡慕销售员,跑遍全国嫖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